首页 > 党委引领

认识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讲好新时代教育故事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举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活动

12月1日上午,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在1楼市民诗歌馆举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活动,邀请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林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 认识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专题报告。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全体党政领导、党委委员、中层干部出席现场讲座,各二级单位和职能部门员工认真收看直播。本次理论宣讲活动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党委书记、副社长周烨主持。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刘林教授首先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大国变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是坚持中国特色、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是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现代化,是后发赶超、“叠加并联”型的现代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是统筹协调、全面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选择

刘林教授表示,从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的兴起,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号召,再到党的十八大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时,提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最新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是经历百年艰辛探索后形成的必然选择。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脉

刘林教授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事关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文化自信、文化传承、文化自强是题中应有之义。在世界文化碰撞日益频繁的今天,富有中国元素的文化却在渐渐消失,这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结合”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明确的现实路径,如何用当代的文化表征形式挖掘并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是每一位媒体工作者需要认真回答的时代考卷。



周烨书记在总结时指出,刘林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帮助大家更好地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两个结合”的深远意义。她希望总社广大党员、干部、员工,要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主题宣传中讲好新时代教育媒体故事,记录伟大时代;在新征程中谋划好下一阶段工作,为总社媒体转型和转制发展贡献力量。



(文|金浩文 图|顾超、何思哲)


责任编辑: 俞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