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委引领

“先一步、高一层”战略
带动上海教育高质量发展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5月28日下午1:30,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在301会议室召开,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上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民生围绕“党史中的教育史”主题,主讲《改革开放造就上海基础教育“先一步、高一层”发展之路》。总社党政领导、党委委员、中层干部、优青班学员参加了学习会。

张民生主任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其1963年大学毕业后到初中任教,1977年调任物理教研员,1978年调至上海师范大学任教,1988年调任市教育局副局长,后兼任上海教育学院院长,以及1995年机构改革后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的过程中,经历的上海教育从薄弱到奋起,再到高速发展的进程。

张民生主任表示,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的中小幼学校,除了少量名牌学校外,一般学校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出现了上海城区特有的“大楼中学”“弄堂小学”和“石库门幼儿园”等,许多老师不得不在亭子间里办公;而一些农村学校甚至连完整的大门都没有,教室、桌椅更是破烂不堪。改革开放为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恢复高考、大规模开展教师学历教育、城乡校舍改造等一系列举措,使历经十年动乱的上海教育,逐步走出低谷,恢复元气。1985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关心下,《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出台,明确地提出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实行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决定》极大地激活了各级政府办学的积极性和保证投入的责任感,当时提出了一句深入人心的口号:“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义务教育条例》,上海基础教育确立了“先一步、高一层”的战略思维,发展由此进入快车道。

1988年全国教材改革规划工作会议召开,上海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迎来了承担国家课程教材改革先行先试的历史性机遇。在此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一期)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在全国率先推出中小学课程改革。1995年,上海市针对在新的发展层次上的相对薄弱学校,启动了薄弱学校更新工程,创造了“系统规划、盘活存量、统筹资金、滚动开发、建强中心、资源共享”的经验,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比较迅速地提升学校的硬件水平;并通过推行校长职级制、师资培训和调整等措施,鼓励优秀校长滚动到薄弱学校,提升薄弱校的教师队伍水平。这一系列措施,为上海教育今天的高速发展、落实“一流教育”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民生主任感叹道:“我经历了风雷激荡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又亲身参加并共同推动追求一流教育的豪迈征程。所有过往历历在目,面对未来,皆为序章。”

总社党委书记周烨主持了本次学习会,她表示,张民生主任的讲座让大家重温了上海基础教育从改革开放初期一步步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历史进程,正因为秉持“先一步、高一层”的价值追求,立足城市现实,做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探索,上海的教育才有了今天高速发展的可喜局面。周烨书记激励总社的教育媒体人,练好基本功,提升综合素养,做好上海教育的记录者、见证者、推动者和守望者。

张民生主任作讲座


周烨书记主持并布置工作


学习会现场





中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委员会

2021年5月28日


责任编辑: 党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