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精神

汇聚磅礴力量的改革开放精神


1978 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如同春雷唤醒大地,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书写了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壮丽史诗,激荡起一个民族生机勃勃的复兴气象,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40 多年来,始终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砥砺奋进。

这种源于改革开放实践的强大精神力量,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力量,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力量,是互利合作、命运与共的力量。改革开放精神,既与中华民族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一脉相承,更在40 多年的伟大奋斗中淬炼升华、辉映时代、深入人心,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激发奋进动力,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

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关键抉择”“活力之源”“重要法宝”,是“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今天,改革开放依然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依然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40 余年惊天地


改革开放40 多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而我国正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 多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1978 年至2017年,我国GDP从1495亿美元增加到12.3 万亿美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33.5 倍,年均增长9.5%,我国经济总量从占全球1.8%提高到占15.3%,稳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农业基础显著加强,工业化快速推进,现在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其增加值占GDP比重2017年达51.6%,比1978 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2017 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2.70 万公里,比1978 年增长145.6%。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35 万公里,为1978 年的5.4 倍。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7578个,为1978 年的37.5 倍。

我国经济从半封闭状态转变成为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的引进外资大国及对外投资大国。1978 年至2017 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 亿美元增加到4.11 万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1978 年仅有1.67 亿美元,2017年底达到3.14万亿美元。

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有了巨大进步。2017 年研发投入达17606 亿元,是1991 年的123 倍,1992-2017 年年均增幅达到20.3% 。2017 年,16- 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 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大学本科生在校生人数达到1648.6万人,研究生在校生人数达到263.96 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7 亿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 年的343.3 元增加到2017 年的36396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 年的133.57 元增加到2017 年的13432 元。人均预期寿命从1978 年的65.9 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 岁。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这种信仰、信念、信心,是中国人民风雨无阻、高歌猛进的根本力量。在今天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只要我们筑牢信仰、坚定信念、增强信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就必将在艰苦磨砺中愈挫愈奋、愈战愈强。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曾诞生过许许多多突破思想束缚、催人奋进革新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就是其中之一。

1978 年10 月,袁庚调任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初到香港,就上了生动的“一课”,“授课”的是一位香港企业家。当时为了业务发展,招商局需要在香港购买一栋大楼。袁庚与卖主谈妥后,约定在星期五下午2 时预付定金2000 万港币。当天下午2 时,袁庚准时到达律师楼,卖主也如期而至。没想到,卖主的汽车停在门外都没熄火,只等双方在律师楼办完交易手续拿到支票,就立即安排专人坐汽车直奔银行。

这位卖主为什么要这样争分夺秒?原来,第二天就是星期六,银行不上班。如果星期五下午3 点之前支票不能交给银行,卖主就要损失2000 万港币的3天存款利息。

“当时浮动利息是14厘,3天的利息就是几万港币。”袁庚后来回忆这段往事时曾感叹,当时在内地的很多人完全没有时间观念、理财观念。受到触动的袁庚举一反三,迅速在企业开展财务检查。这一查问题还真多:不少子公司不及时进账,有人把支票搁在保险柜里过夜不当回事。袁庚随即换掉了责任人员,加强财务整顿,仅抓及时进账这一项,就使招商局收益状况改善不少。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不止步。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继承发扬改革创新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激励新一代建设者继承老一代创业者的勇气和智慧,为我国改革开放贡献更多宝贵的经验与智慧。


浦东开发中的演奏员



1990 年5 月3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和浦东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浦东大道141 号挂牌成立,开发办6 个处开始办公。141 号的前身是黄浦区浦东文化馆一栋矮旧小楼,这样一个地方,当时还是沿着浦东大道来回寻访才勉强挑选出来的。

浦东开发之初,从全市抽调了50 多名干部和一批有志于参加浦东开发的应届大学生。最早各处室领导都没有任命,名片上只是印着“某某负责人”,像样的办公桌没有,工位都是流动的,有时候实在没地方写东西,就跑到走廊里借着小圆桌写,或者借用接待室的桌面。

浦东开发开放初期正值入夏,非常闷热,但整个浦东大道141 号沿马路一侧外立面不能装空调外机,楼里也只有外宾接待室有空调。每天中午,人们拿个碗跑到黄浦区浦东中心医院(现东方医院)食堂吃饭。去晚了,就只能沿着马路找家小店,吃一碗拉面、馄饨、菜饭。一边排队吃路边摊,一边还在讨论着浦东的开发大计。

“开发初期用电紧张经常停电,没办法,我们就抱着四通打字机跑到医院的手术室门边,接上一根线,摆一个小桌板打稿子”“老开发”邵煜栋说。当时,浦东开发办没有明确的上下班时间,从早到晚,星期天都要加班。“工作人员大多数住在浦西,那时黄浦江上最后一班轮渡时间是晚上10 时50 分。我们就在走廊里放一个小闹钟,10 时30分闹钟一响,大家纷纷从各间办公室冲出来往轮渡跑。有两次我没赶上,眼睁睁看着船离开码头,只能返回办公室盖着棉大衣过夜。”

在邵煜栋眼中,浦东早就是家了。上世纪90 年代,邵煜栋举家从浦西迁入浦东。“20 余载,周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我也深刻感受到在浦东奋斗的乐趣”。如果把浦东开发开放比作一部跨世纪的交响乐,“我就是其中一位演奏员”。余生,这位演奏员仍将不辍技艺,为浦东奉献一个又一个美妙的乐章。


选自《上海中学生报》“四史特刊”

责任编辑: 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