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精神

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



90 多年前,在全国各地按照苏俄模式举行武装暴动纷纷失利的生死关头,毛泽东同志毅然将革命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在井冈山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模式”,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最终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胜利之路,开启了中国复兴的大门。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井冈山考察调研,对井冈山精神作了精辟的概括: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是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关键所在。

井冈山精神是无数革命先辈在中国革命最关键的转折时期用生命和鲜血铸就而成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和人文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积淀与凝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群众拥有土地的世代梦想


“打土豪、分田地”“铁的纪律”“三湾改编”,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斗争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从而赢得了支持和拥护,壮大了革命队伍,解决了中国革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对当时的全国各根据地产生了重大影响。

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要真正解放和争取广大群众,就必须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让广大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为广大群众实现拥有土地的世代梦想,在毛泽东等领导下,1928 年的二三月间,工农革命军在宁冈乔林、酃县中村、桂东沙田等地进行了分田分地的尝试。朱毛两军会师后,特别是1928 年5 月下旬湘赣边界党的一大召开后,边界各县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高潮,毛泽东亲自在永新西乡塘边村指导农民分田运动。1928 年12 月底,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土地革命的基础上,根据共产国际和党中央指示精神,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第一次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拥有分配土地的权利。

《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制定的第一部较为成熟的土地法。它的颁布和实施,改变了几千年来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土地关系,从法律上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益。它不仅指导了湘赣边界的土地革命斗争,而且为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伟大的土地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井冈山时期,敌人实施严密的经济封锁,根据地生活异常艰苦,但党、红军和群众始终保持着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密切联系。

食盐是当时井冈山最匮乏的物资。因为缺盐,根据地群众常常出现眩晕、昏厥、身体浮肿等不良症状;因为缺盐,红军指战员体质明显下降,部队战斗力大幅削弱。为了盐,井冈山根据地军民上下一心,患难与共。许多群众省下盐来,自发送给前线战士。战士们也常常将缴获的食盐分发给当地群众。

1928 年冬,井冈山上的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内热闹非凡,群众脸上洋溢着过年般的喜悦,原来,他们领到了红军在打土豪中缴获的食盐,李尚发也分到了一份。但在与家人商议后,他决定将这罐珍贵的食盐保存起来。因为几十里外的井冈山前线正缺盐,这些盐不知何时就能派上用场,而且国民党正在发动新一轮进攻,接下来的日子会更难熬,这些盐说不定就是战士们救命的物资……

面对当时的严峻形势,红军主力决定向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则在国民党疯狂进攻下失守了。李尚发担心这罐珍贵的食盐落入敌手,便将它密封好,埋在茨坪屋后的菜园里。之后,李尚发带着家人躲进了深山,等待红军归来。

后来,劫后余生的李尚发回到家中,默默守护着这罐食盐。直到1959 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成立,李尚发将它捐献出来。同时,他还自发做起了茨坪革命旧址群的义务讲解员,以切身经历讲述着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故事。

这罐食盐早已结晶,不能食用,但其中蕴藏的军民情谊,验证着那段峥嵘岁月人民军队的初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 年新年刚过,在刚刚结束的古田会议上重新当选为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收到一封信,信对时局和革命前途流露出一股悲观情绪,认为中国革命高潮未必很快到来。毛泽东感到信中提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

经过深思熟虑,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复信,深刻阐发了他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毛泽东坚信中国革命高潮必将到来,现今的“ 星星之火”,即将成燎原之势。在信的最后,毛泽东以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描绘了一幅令人鼓舞的前景:“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1930 年夏,中国共产党党员增至12 万人,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与地方武装力量达10 万人之众,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谋求实现民族复兴之梦,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是首要的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从未遇到过的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沿着这条道路,中国革命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中华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解放后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一版时,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道路的正确选择、长期坚持,在于将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融入其中。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推动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从革命到建设,到改革开放,直至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井冈山精神走过风雨岁月,历久而弥新。


选自《上海中学生报》“四史特刊”

责任编辑: 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