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

城市要被淹没啦!少年组队出手“保卫上海”……

第一教育   吴华   2020-12-28 09:41:07

“根据图表,我们预计大约在2070年左右,上海会因为地面沉降,导致大部分地区被海水淹没。”

“随着海平面上升,我们计算得出,上海被淹没的时间乐观来看是2241年,悲观来看是2096年。”

……

城市地面不断沉降,而海平面在不断上升,上海岌岌可危!我们可以为上海未来的城市建设做些什么?

近日,在上海市卢湾中学的四楼学生剧场里,一帮十三四岁的大孩子正在展示自己经过一个月的努力设计出的“保卫上海”的方案。

这是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专题工作坊在卢湾中学举行的专场。这些正在展示的孩子都是此前自愿报名参加这个名为“保卫上海”的PBL项目。

他们分为四个小组,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分别从“地面沉降”“海平面上升”两个视角进行研究、建模,综合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数学函数知识等,寻找解决方案。

有的小组计划利用人工回灌的办法阻止地面沉降;有的小组计划在吴淞口长江入海口处修建大坝阻挡上升的海面;还有的小组提出:干脆让海水冲进来,让上海变成威尼斯这样的水城。

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专家王军教授也是上海高中地理教材分册主编,在观摩了这节展示活动后,他感慨地说:“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非常强调探究性活动板块的设计。新教材当中其中我负责主编的必修一里面探究型活动很多,很多老师包括编写老师以及中学很多老师都很担心,说高中阶段要搞这些探究活动搞得下去吗?但是今天通过实践我也可以放心了,至少新版教材在探究性活动上,初中阶段已经有基础了,高中阶段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干了。”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夏雪梅博士表示,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学习素养的培养。“提出问题、复杂问题、建立模型,作出判断,形成结论,这个探究历程的这一条线,双线并进时一条来自学科素养,另外一条来自跨学科通用素养,两条线的交织并进,用项目化学习支持学生素养的落地。”

她希望在后续推进过程当中,能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基于真实世界,真的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到重点的区域与地理位置中实地考察,去走一走,去体验一回真实的上海,去更好地感受上海在真实环境当中如何解决这个真实的问题。”

卢湾中学校长张怡介绍说,上海2021年的中考即将迎来跨学科案例分析,需要考察学生信息提取与处理、问题分析与质疑、结论尝试与创新等三大高阶思维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才能积累起来。

因此,卢湾中学在原来的“无边界课程”探索过程中又加入了“项目化”的元素。“跨学科从课程横向组织模式上来说,是一种课程形态,尤其是面向未来的课程形态。而项目化学习更多是我们在跨学科的课程形态下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所以我们愿意把这两驾马车合二为一。”

如何设置跨学科的项目呢?卢湾中学探索出了两条路径。

一个是化散为聚。就是从一个学科散发开来,寻找和这个学科真实生活、真实情景相关联的项目。比如这次的“保卫上海”项目,就是从数学学科出发发散出去,遇到地理学科形成的一个项目。同样的,数学和音乐学科碰撞,就产生了“如何把音乐可视化”的另一个项目。

另一个路径是化零为整。比如把生命科学和地理跨学科,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把他们共同的主题、交叉的知识点梳理出来,之后基于某一个概念,某一主导问题或者某一作品设计项目。去年“第一教育”就曾经报道过卢湾中学的“设计大山”项目。

张怡校长介绍说,对于卢湾中学来说,跨学科项目不是面向一两个孩子,而是面向全体孩子,所以在卢湾中学的无边界课程图谱里,有一个群是专门为跨学科而设置的课程群,就叫跨学科课程群,其中包含有大问题、大主题、大概念三个学习单元共计40多个项目。

比如,其中一个项目的任务是:让孩子们撰写筹建“苏东坡纪念馆”的计划书。老师们用这个驱动性任务带动《苏东坡传》这本书的整本书阅读,再结合艺术创作,串联语文和艺术的知识。

另一个任务则是“科技企业孵化器”,也就是孩子们的创意设计成果发布会。“多功能校用书桌”、“自动冲泡保温杯”、“自动分类垃圾桶”……六年级孩子的奇思妙想既来源于生活实际问题,又有落地实现的可能。

“我们对PBL的认识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尤其对初中学段孩子来说,可能一开始要从基于问题的学习开始,逐渐形成项目驱动,最终去制造产品。”校长张怡说。

作为市级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种子实验校,卢湾中学在跨学科项目化探索之中,把育人目标直指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将核心理念有机地嵌入到了国家课程体系之中,努力为每个卢湾学子的未来积蓄能量。

照片由学校提供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