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

境外学生舞龙灯、打太极、编芦苇…非遗让他们更了解浦东!

浦东发布     2020-12-23 16:27:50

龙腾虎跃舞龙灯、穿针引线习绒绣、刚柔相济学太极……这些从浦东老底子传承而来的非遗文化,如今走进了境外学生的学习生活,成为他们了解浦东的窗口、热爱上海的理由。

       近日,浦东新区首次举办“境外学生看浦东”中文风采展示活动。

从11月初至今的6周时间里,来自浦东17所学校的1400余名境外学生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与7项国家级、市级和区级非遗文化项目亲密接触,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进才中学国际部10年级学生走出校园,来到市级非遗项目——古船模型制作技艺传承人张玉琪的工作室,参观各式各样的特色古船模型,聆听模型背后的故事。

张玉琪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境外学子很快领会了制作技艺的精妙之处。

除了看和听,还能亲手做一做:同学们看着手中的图纸, 表情严肃、眼神专注地构建自己手中的古船模型。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一点点搭建制作出了一艘属于自己的“江南渔船”模型。

       国家级非遗项目龙舞(浦东绕龙灯)传承人团队则受邀走进在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洋溢着浓郁英伦风情的校园里,红色的中国龙表演让境外学生看得入了迷。

按捺不住好奇心的境外学生跃跃欲试,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他们学习舞龙的基本动作,将一条蓝色“小龙”舞得“活了起来”。

芦苇编织技艺是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逾八旬的传承人庄金生走进上海协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上海英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手把手教境外学子学习芦苇编织。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孩子们用芦苇编织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通过这一活动,生活学习在浦东的境外学子更加了解浦东。”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小布,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在这片改革开放的传奇之地,不仅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在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指导下,区教育局、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共同策划主办了“境外学生看浦东”中文风采展示活动。国家级非遗上海绒绣、市级非遗太极拳和瓷刻,浦东喜庆剪纸习俗……浦东十多名非遗传承人化身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对非遗项目的精益求精、对浦东发自内心的热爱,深深打动了境外学子。


据悉,此次活动将由非遗考察和学生中文风采展示两个部分组成,非遗考察体验阶段已告一段落。活动主办方将在未来择期举办主题展示活动,为境外学子搭建一个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成果的舞台。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