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

会实证、能判断 杨浦名师工作室的高中历史课这样上

新民晚报   易蓉   2020-11-23 15:58:32

泱泱历史长河,以何渡之?为何渡之?高中历史课为何而授,何以授?近日,4堂“同课异构”的历史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开讲,4位来自杨浦区李峻历史名师工作室的老师展示了历史学科的教学实践探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判断力培养。

从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到东晋开始新生的田园诗歌,再到壁画、石窟,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栾思源老师的课堂带领学生从文化的视角切入,顺应三国至隋唐时期动荡纷争到再度统一的时代背景,观察文化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态和价值观念的相互作用。大量的史料呈现出中华文化持续的传承、融合与创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证实、证伪,感受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力。例如设计一些具有冲突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多重证据印证判断;另一方面是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在宏观的视野下去看待历史的发展进程。”栾老师说到,“这些素养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各种社会文明发展进程,更重要的是,能在期中形成文化自信。”

除了栾思源,控江中学赵凌、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杨帆和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曹玲也通过跨单元设计,用问题链的方式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从史学视角去架构深度理解“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大概念所必备的历史视角和唯物史观,习得相关的史学思想和方法。“我们提出了历史学科‘判断力’的概念,从全人发展、全人培角度,分为甄别能力、解释评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三个能力层级,更关注培养判断力背后的历史思维能力。”基地主持人李峻说。

本次巡展活动展示了团队建设“一题两类三支撑”实践模型,即一个课题引领,教师和学生两类群体同成长,基础课、活动课、主题实践活动三种课程来支撑。此外, 1+1的名师基地联合培养模式、1+1的名师后备联合备课模式与1+N的名师后备专家团队模式在团队建设与成员培养方面的成效也相继展示。


责任编辑: 陆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