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

曹杨二中:这所名字最容易被写错的中学,如何创造了历史?

第一教育   吴华   2020-11-23 15:58:08

走进上海市曹杨二中,说明采访来意,校长周飞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名校。”

确实如此。曹杨二中的历史算不上悠久:学校创建于1954年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至今不到70年。

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曹杨二中也算不上“名校”。周飞笑称:“我们是名字最容易被写错的学校。”不仅外人会写错,甚至一些学生、家长在进入曹杨二中之前也会把校名中的“杨”字错写为“阳”。

作为历史特级教师,周飞有自己的办法轻松化解这个问题:“中国有一部很有名的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曹与杨,曹杨。”他笑着说,“这下你一辈子都不会弄错这个名字了。”

曹杨二中校长周飞深入课堂听课

当然,曹杨二中校名的真正由来其实是上文提到的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而曹杨新村是以旁边的曹杨路命名,曹杨路则是因为连接曹家渡与杨家桥两地而得名。当年入住曹杨新村的第一批居民都是新中国的劳动模范。学校就是为发扬劳模精神、培育工农子弟而建的。

“曹杨二中不是历史名校。”周飞说,“从一所工农子弟学校成长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我们的历史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曹杨二中1954年建校时的教学楼(现命名文瑞楼为行政楼)

历史传承:三次飞越 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历史

从建校到1979年之前,曹杨二中都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工农子弟学校。1979年,学校被认定为上海市重点中学,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当时的老校长林则福和师生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学校在办学中进行劳模精神、工匠品质、红色基因的历史传承奠定了基础。

1989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词“勤奋进取,求实创新”,成为激励曹杨二中人的学校精神。

2005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实现了第二次飞越。当时的老校长王志刚提出了“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文科力量很强,特别是语文教研组,连续出现了好几位特级教师。学生培养也初显成效,无论是学业成绩还是综合素养,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2008年王洋担任曹杨二中校长后,学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提升为“文理相通、人文引领”,本着“助工薪子弟,登国际舞台”的愿景,引进了德语DSD课程。学校更是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曹杨二中实现了第三次飞越,如今已经稳步发展为我国大陆地区德语学科师生规模最大,项目成就最为卓越的DSD学校。

2016年3月,曹杨二中教育集团成立;2017年9月,在市领导和同济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孵化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科技高中,为卓越城市建设培养具有责任担当、创新意识的未来“卓越工程师”;2017年,学校获得全国首批文明校园称号……

整栋建筑为曹杨二中综合实验大楼、图书馆和剧场

开拓创新:三大课程 打造“一轴两翼”办学格局

周飞校长介绍说,近年来,学校形成了“以立德树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轴,以博雅教育实验和国际理工创新实验为两翼”的“一轴两翼”办学格局。

社会实践课程让孩子们认识真实的世界

社会实践课程在曹杨二中的办学历史上是有优秀传统的。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新民晚报》就曾经整版报道了曹杨二中师生下乡参与社会实践的内容。

上个世纪90年代,曹杨二中开创了南京生存训练活动,孩子们带着很少的钱,要在三天的时间内自行解决吃住行等生活问题,还要按照小组进行调研。从最初的“在陌生城市历练学生生存能力”,逐步融入研究性学习、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综合发展评价等。这项开创性的研学实践活动,具有丰富多元的教育意义,成为学生健全人格快速提升的有效载体。

到2000年左右,学校已经形成了贯穿高中三年的社会实践课程体系。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2002年开始,学校开始为每个重大社会实践活动编制《课程指导手册》,由此学校开始致力于社会实践课程建设,注重社会实践中强化德智体美劳诸育融合。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历时五年完成了“农村三部曲”研学实践系列活动课程的探索。

曹杨二中社会实践展示馆

2011年12月,高一学生奔赴江苏省吴江市开弦弓村,以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的田野调查方式,组织了“重走大师之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研学实践活动。

2012年10月,结合高二学农实践,学校启动了为期8-9天的“博雅西部行”实践活动,将甘肃省会宁、榆中、定西等贫困县作为研学实践基地,走进农家,参与农业劳动,和当地的伙伴共同学习生活。与此同时,开展社会调查,进行革命历史教育等丰富的研学实践活动。

2016年1月,高一、二部分学生赴徐州市窑湾镇陆口村,考察“格莱珉银行·中国”总部,跟随银行从业人员参与乡村考察、客户访谈、项目筹划、贷还款项签约等实践活动,思考怎样才能“精准扶贫”。

“农村三部曲”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完成了“了解三农”“体验三农”“服务三农”的成长历程。

学生赴甘肃国家级贫困县劳动

2010年开始,学校又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国际研学活动,先后在德国、意大利、荷兰、以色列的相关大学设立研学点,学习语言、文化,考察学校、名胜,走访名人、官员等。

周飞校长介绍说,有家长给学校写信,说孩子在经历了甘肃国家级贫困县的社会实践后,像是变了一个人,更加勤奋,更能关心父母了。

还有很多校友回忆高中生涯时,都会对南京生存训练津津乐道。“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确实如此,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成长,知行合一,学做一体,是让孩子们终身受益的。”

国际理工创新实验助工薪子弟登国际舞台

2009年曹杨二中正式成为中德两国合作框架下的德语语言证书(简称DSD)项目学校。过去10年多,学校从最初的1名德语教师和24名学生,到如今的20名中德籍教师和每届近百名的德语学习者,已经成为我国大陆地区德语学科师生规模最大、项目成就最为卓越的DSD学校。

2014年4月,上海市教委确定了上海21所高中国际课程试点学校,曹杨二中是其中唯一一所提供非英语语种国际课程的公办学校。

曹杨二中的国际课程学费和普通高中生一样,项目以德语为起点,将德国强势的理工与科技领域作为学生的培养方向;而且,和英美大学动辄一年几十万人民币的高昂学费相比,学生进入德国大学后,可以享受学费全免。所以,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助工薪阶层的子弟登上国际舞台。

过去十年多的时间里,曹杨二中已经为国内外世界一流名校培养了大约400名语言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优秀毕业生。其中很多毕业生通过DSD一级证书考试,赴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德国精英大学的理工、医药、人文、经济等各大类专业深造。

德国姊妹校回访二中参与文化体验活动

与此同时,因为曹杨二中国际理工实验班是“两条腿走路”,学生被国外高校预录取后还要参加中国高考,成绩必须达到211大学的录取线,因此,学生在国内课程的基础教育也不可偏废。所以,每年有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已经拿到了德国大学的offer,但是在高考后还是决定留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业,进入北大、复旦、交大、同济等国内一流高校就读。

如今,除了德语理工实验班,曹杨二中还开设有意大利语理工实验班、荷兰语理工实验班、希伯来语理工实验班等。

博雅教育实验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国际理工创新实验之外,博雅教育实验是曹杨二中的另外一“翼”,学校的博雅文理综合实验班就是在人文思想引领下,全面发展培育“德才兼备、文理相通、身心和谐、品行高雅”的优秀学子。校园内的人文气息十分浓厚,各类社团活动令人应接不暇。一位复旦大学在读的曹二毕业生说:“曹二真的是喜爱文科,对文学有浓厚兴趣孩子的天堂。”

2010年,学校成立了“博雅网络书院”;2011年启动区内博雅书院校际走班,著名学者葛剑雄、葛兆光等纷纷来校开坛讲座,2013年又邀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走进校园……学校还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走访名人故居,前往文化名城“游学”等等。语文课搬进了博物馆、图书馆,同学们知识面越来越开阔,对提升高阶思维能力也大有裨益。

最近,学校又在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下功夫。

周飞校长说,面对未来,新问题、新场景、新技术不断出现,依靠一段时间的学习不可能应对所有的问题。知识在不断更新,所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在未来游刃有余。

因此,学校着力于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终身学习能力,把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亲子共读”和“师生创课”。

曹杨二中高一年级部长赵菁介绍说,暑假里学校组织高一家长和学生共读周飞校长推荐的《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再认识。

高一3班徐静雯同学在读后感中写道:“读完这本书后,我从这位对高效学习有着丰富经验的作者这儿第一次接触整体性学习法。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思维的延伸与联系,将知识与知识、专业与专业还有实际应用都在学习过程中联系起来……当然不光是思维,也是实践、实际运用。”

高一年级还开展了“师生创课”的“曹二小讲堂”。在小讲堂里,学生当小老师,借鉴“费曼学习法”和陶行知“小先生制”等优秀学习策略,利用信息手段,把学生理科讲题训练贯穿于教学实践中,不在于强调“怎样解题”,而是重视“如何讲题”。以学生讲题小视频的方式,促进学生自学和互相学习,加深对课本上难点、重点的理解。

周飞校长表示,曹杨二中一直坚持“文理相通、人文引领”的办学理念,致力打造博雅菁英教育品牌。“‘领二中师生入博雅殿堂’是我们的办学理想,培育君子品格是我们的追求。”这所创造了历史的学校,正在创造新的历史。

图片由学校提供



责任编辑: 陆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