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

从被动看到主动玩!这所学校的“环游中国”系列课程2.0版“上线”了

少年日报微信号     2020-11-23 11:58:32

一篇语文课文,打开了“环游”之旅

“城市里的老旧石库门建筑,是拆好还是不拆好呢?”课堂上,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五年级朱奕萱抛出的这个问题,立刻引发了同学们的争论,有的说:“老旧石库门已经不适宜居住,居民拆迁后可以搬到新家,何乐而不为呢?”还有的说:“如果所有的老旧石库门都拆除了,城市里只剩下高楼大厦,后人就不了解这一段历史了!”指导老师罗芸并没有打断大家,而是引导同学们思考后各抒己见,听彼此不同的想法。据了解,这样激烈的讨论,在“环游中国”系列课程上经常发生。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环游中国”系列课程的萌芽,要追溯到2007年的一节普通的语文课。“九寨沟在哪里?”“从上海怎么去呢?”“它的周围还有哪些景点?”……课程的设计者罗芸老师至今记得那节课上同学们兴致勃勃的热烈讨论,许多问题已经超出了语文学科的范畴,罗老师受到了启发:“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是不是可能通过‘环游中国’,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意识和责任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呢?”

在学校党支部书记钟毅萍书记和自然学科吴汉红老师的支持下,“环游中国”系列拓展课程应运而生,课程通过美景、风俗、人文等较直观、形象的东西,引导同学们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例如在“环游中国”之海南岛主题课堂上,同学们自己做导游,介绍海南岛的风土人情,吃吃椰子糖、喝喝椰子汁,聆听美妙的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欣赏海南岛的美景照片……这样“有滋有味”的“环游中国”课程,成了学校的“网红拓展课”,每次新学期线上选课,都会被瞬间“秒”空。

同学们在课堂上设计环游路线

从“环游”参与者到策划人

虽然课堂十分热闹,但其实只要上网就可以搜索到各地的照片、去商店就可以买到糖果,那么这堂课的意义在哪儿呢?在同学们的笑脸背后,包括罗老师在内的课题组成员又陷入了进一步思考。通过课堂内外与学生聊天,老师们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部分同学在旅行中习惯于走马观花,吃完看完,回家后却一问三不知;二是在家庭出游中,部分同学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没有发言权,仅仅是一个盲从的参与者。于是,“环游中国”系列课程2.0版又“上线”了。

新版课程安排了每月一次的外出“访学”,走出校门之前,同学们还要学习“技能”,例如制作行走攻略、记下标志物,回来之后要画一画路线图,介绍给其他小伙伴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罗老师带着同学们成立了“访学”小分队,“环游”学校所在的瑞金二路街道。大家从整理行李、设计路线开始学起,在环游中变被动为主动。

怎么看地图?老师有妙招

如何把实际区域里的建筑准确地绘制在路线图中呢?五年级的朱奕萱遇到了难题。思南路、复兴路、淮海路、茂名路……学校周围这一条条马路大家并不陌生,可是真要画下来可并不容易。“罗老师教我们将区域划分,抓住标志性建筑的特点,简单画出主干道等方法。这些方法帮助我在路线图准确的位置上进行绘制。”按照新学到的方法,朱奕萱绘制了孙中山故居、周公馆等红色景点,还增加了参加老字号商铺,品味弄堂里的特色石库门建筑等新项目。

通过访学行走,朱奕萱和同学们学习用拍摄、标注等方法进行记录,回家后进行游览线路的设计和绘制。不久前,朱奕萱的家中长辈要来上海游玩,为了迎接好“夕阳团”参观城隍庙,朱奕萱请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设计路线。“考虑到爷爷奶奶需要歇歇脚,我们设计了绿波廊的茶歇,还安排了厕所时间,并且把购买土特产放在最后一站,买完即可上车……”朱奕萱骄傲地说,“爷爷奶奶们玩得很开心,爸爸妈妈都不敢相信这是我自己设计的路线呢!”

“小导游”遇到难题别着急,罗老师就在身边

“通过学习看地图,看轨道交通图,设计景点路线图等方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他们中的一些也从家庭旅行筹备的一个旁观者,成为了一个参与者。”罗芸老师表示,同学们在课程中不仅学习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了解风土人情,同时针对某种现象,某种情况,某种生存方式而进行思考,初步学习掌握一些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记者 周雪鸥

见习编辑 卞臻琳



责任编辑: 陆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