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在服务“一带一路”中彰显中外合作办学担当

中国教育报   姜国权 李一飞   2022-10-27 11:54:02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统筹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共建“一带一路”,提高了国内各区域开放水平,拓展了对外开放领域,推动了制度型开放,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同共建国家互利共赢。

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中国教育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教育舞台中央。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旨在利用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探索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作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合作办学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大有可为。

“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取得丰硕成果

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擘画了蓝图。此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日益深入。数据显示,2019年在我国学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比达54.1%。截至2020年,教育部先后与广西、甘肃、山东等18个省份签署《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各地和高校深入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中来。比如,上海扩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国际学生,上海高校学历留学生中68%来自沿线国家。同时,上海鼓励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小而美”合作办学项目,建设了“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面向老挝学生培养中老铁路技术更新和运维服务专门人才。

同时,我国职业教育与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职业教育”特色项目,为各国学员提供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发展机会。我国400余所高职院校和国外办学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全日制来华留学生规模达到1.7万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我国招收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地和境外办学的主要集聚地。“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可视性成果越来越丰富,取得积极成效。

“一带一路”对中外合作办学提出新需求

面向未来,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急需一大批既熟悉国际规则、精通沿线国家语言、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又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交织影响下,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对中外合作办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外合作办学要提升对教育对外开放的支撑能力和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和人文交流需求。

培养各类语言人才,有效满足“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需求。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互联互通,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先行性、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种类众多,部分语种由于使用人群和用途有限,在我国的外语人才培养中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外合作办学既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又要注重引进特色教育资源,尤其是引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教学资源,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培养更多熟练使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的各类人才,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服务、语言教学、语言产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精准服务“一带一路”产业需求。随着“一带一路”深入推进,铁路、电力、通信、机械、工程等基础性行业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当前,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产业的工作人员在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相对欠缺,需要通过高质量教育合作引育高水平人才,强化对产业的支撑。中外合作办学要切实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产业行业的合作,强化教学、管理和评估等方面的互学互鉴,精准服务“一带一路”产业行业发展需求,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

培养数字技术人才,满足“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数字时代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时代,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提质升级提供了新契机和新平台。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营商环境的建构受到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发展数字经济、享受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培养数字技术人才是根本驱动。中外合作办学要注重培养数字技术人才,以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需求。

探索服务“一带一路”新策略

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工作,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了重要支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域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民族习惯存在较大差异,对教育的认知态度、实际需求也不同。要切实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才需求,中外合作办学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引进特色办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在教育领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普遍的合作需求和巨大的合作潜力,应该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多层次(专科、本科、硕士及以上等)、多类型(短期培训、学历教育等)、多专业的办学模式,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维度的“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立体网络,实现高水平的教育互联互通。

确立提质增效目标,促进内涵式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在扩大“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数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与有关各方深化共同研究、开展支撑行动,进一步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提质增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坚持实际需求导向,促进务实性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交方式、思想观念等,给世界格局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需要增强灵活性,探索适应变局的新模式。要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面向共建“一带一路”急需的专业领域,推进机构和项目特色化发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培养更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提供高水平可持续的智力支撑。

形成创新发展合力,促进集约式发展。创新成果一般来源于科研、教育和生产的协同突破和协调发展。要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将其纳入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推动办学机构和项目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成果产出、转化和应用。中外合作办学要进一步拓宽合作空间,实现中外、校地、校企资源共享、互惠共赢,使相关科研机构、师资力量、企业资源形成创新发展合力。

总之,要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跨越式发展。教育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外合作办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守正创新,聚合共建“一带一路”有关各方的优质和特色教育资源,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教育共同体”,更好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系首都师范大学,姜国权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首都师范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