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像在幼儿园那样终身学习——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终身幼儿园的启示

中国教育报   胡金艳 蒋纪平 张义兵   2021-04-29 13:33:55

  提到幼儿园,人们一般会想到诸如“快乐”“自由”“游戏”“探索”“兴趣”等关键词,但受功利主义驱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被测试、竞争等填满,重知识灌输而轻创造力培养。针对此乱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开展幼儿园“去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然而,儿童乃至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仅仅是让幼儿园更像幼儿园还远远不够。

  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创造力研究教授米切尔·雷斯尼克所领导的终身幼儿园(Lifelong Kindergarten)项目团队,长期致力于儿童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在其2017年出版的《终身幼儿园:通过项目、激情、同伴和玩耍培养创造力》一书中,他提出,未来教育可以从幼儿园学习方式中得到启示,不仅是面向创造力培养,更指向一种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终身幼儿园理念: 让终身学习“幼儿园化”

  雷斯尼克认为,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21世纪最理想的教育方式。在幼儿园中,充满着创造性探索与真实想法表达的机会,儿童可以创造性地表达自己,投入到伟大的想法中去。这里所拥有的宽容、耐心、开放的文化,给儿童提供了创造力发展的最好文化环境。

  然而,幼儿园的学习逐渐与其创办初衷背道而驰。做数学题、学习拼音等现象,早早将儿童带入沉闷的功利主义课堂教育。因此,雷斯尼克的终身幼儿园理念认为,仅仅是“让幼儿园更像幼儿园”是不够的,还需往前再走一步,要让小学、中学、大学乃至终身学习都像在幼儿园里那样学习。换言之,终身学习要“幼儿园化”。儿童是天生的创造者,是积极的知识建构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的想法不是外界给予的,而是自己创造的。

  当这种创造性的文化被标准化的、功利主义的教育所抛弃,儿童的创造力保护就迫在眉睫,这也是雷斯尼克将其团队命名为“终身幼儿园”的初衷。该团队倡导“幼儿园式”的学习方式,认为学习应该像在幼儿园里玩搭积木一样,要让更多幼儿体验到充满乐趣的创造过程。

  终身幼儿园策略:创造性学习螺旋、4P学习法

  有人说,似乎不给幼儿安排学习内容,他们就会有创造力的产生,这种看法是偏颇的。反对将教育视为“往头脑中灌输知识”,并不意味着对儿童学习的放任自流,儿童成为创造型思考者需要自由、民主、包容、对等、开放的文化环境。对此,雷斯尼克提出了“创造性学习螺旋”,以及创造性学习的四个根本特质,即“4P创造性学习法”,来启示人们如何重塑教育。

  雷斯尼克认为,幼儿园式的创造性学习,即通过“想象—创造—游戏—分享—反思—再想象”形成一个学习螺旋,是所有学习者应该保持和模仿的。例如,幼儿在玩积木时,首先想象出一列火车;然后付诸行动,动手创造出火车的模样;接着编造故事,除了火车,还有车站、司机、隧道等,丰富故事情节;有更多的小朋友加入交流、分享想法,创作更加生动的故事;遇到隧道倒塌的突发问题,共同反思原因,寻找策略;之后,他们有了新的想法,比如铁轨旁有一座雪山……在传统学校教育中很难见到这种螺旋,学生往往被迫跳过所有步骤,被动接受知识。

  4P创造性学习法包括项目(Project)、热情(Passion)、同伴(Peers)、游戏(Play),培养创造力最好的方法是支持那些基于热情、与同伴合作、以游戏精神从事项目的人,项目是从事创造活动最基本的单位。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生课堂就采用了类似幼儿园的学习方式。这些研究生花费在课堂的时间很少,相反,他们会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根据自身兴趣、想法和想象专注于自己的创造活动。如为残疾人士设计假肢时,他们像幼儿搭积木一样创建出原型,反复打磨并研究,和实验室同伴分享作品,反思同伴意见,持续修补自己的作品,和社区中其他成员合作,共同创造出更有智慧的产品。在这一过程中,虽然用到的材料和创造的复杂程度与幼儿园搭积木不同,但创造的本质是一样的。

  终身幼儿园启示:将创造力发展进行到底

  2007年,雷斯尼克所领导的终身幼儿园研究小组推出了专门为儿童创造力发展而设计的Scratch编程语言和Scratch在线社区平台。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有数千万儿童使用Scratch创建了自己的互动故事、游戏和动画,并在社区平台中分享和交流他们的原创作品。越来越多的儿童将自己视为创造者、知识的生成者,而不是单纯的接受者、知识的消费者。

  雷斯尼克和他的终身幼儿园理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发展儿童创造力的全新视角和思路。传统教学模式总是希望将“正确”的、具有“标准答案”性质的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殊不知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主动探索并建构知识的积极性,使得学习始终处在已知知识共享的浅层阶段。

  21世纪以来,学习科学领域倡导的儿童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肯定了儿童作为研究者和积极的社会参与者的身份,这也是对以往仅注重学习结果的理念进行纠偏。儿童主动探究、互动合作过程中形成的丰富体验和情感,都是认识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哪怕过程中所生成的知识是“错误”的、“幼稚”的,对今后的学习仍然是有积极意义的。儿童作为研究者主动进行探索的兴趣、热情和好奇心需要得到呵护,在这个过程中成功、失败、激动、挫折等情绪体验和真正的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样的,其学会了多少知识、认识结果是否正确等,反而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作者单位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