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五十周年

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三重角色

中国教育报   俞可 陈晨   2021-10-28 13:31:37

中国既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也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票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这无疑是联合国的一个大事件,更是世界上的一个大事件。

2021年10月2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多边主义之路,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在联合国框架下,中国也开启了全球教育治理新篇章。回眸50年,在国际教育交流与协作中,中国积极主动承担世界全民教育发展的贡献者、全球师生成长家园的维护者、中外人文交流机制的建设者的角色,为促进世界和平、推动全球发展、维护国际秩序奠定基石。

世界全民教育发展的贡献者

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自邓小平1978年会见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开启双方合作起,我国加速推进全民教育。1987年加入针对全球扫盲发起的教育为大众服务计划;1990年回应《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并出席世界全民教育大会;1993年在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首脑会议上签署《德里宣言》;1994年在河北保定设立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2000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在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率先全面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2000—2015年全民教育:成就与挑战》显示,我国全民教育发展指数位列全球前1/3。这既解决了全球约1/5人口的基础发展问题,又将全球人力资源发展水平推至崭新高度,更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穷国办大教育”提供可资效仿的样本。

大国应该有大的样子,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

2013年9月25日,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庄严承诺,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强调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今年10月19日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共同未来与青年作为”平行分论坛发布的《国际青年眼中的中国与世界》显示,国际青年最为认可中国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这一角色。由中国政府积极倡议与大力资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设“长城奖学金”“孔子扫盲奖”“女童和妇女教育奖”,为南南教育合作树立典范。

2012年底,在巴黎举行的首届全球全民教育会议上,旨在提升非洲国家教师质量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非洲行动”启动。今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教育品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提升后疫情时代亚洲和非洲青少年的数字技能。中国通过联合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为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所付出的努力,流淌着中国的弘义融利情怀。循着“一带一路”,中国建设起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倾听发展中国家呼声,反映发展中国家诉求,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热忱欢迎发展中国家搭乘中国教育发展的“顺风车”,不断以中国教育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全球教育公共产品。

全球师生成长家园的维护者

因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早在1945年11月,胡适便率中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筹备大会,筹备委员会秘书处教育组展开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成立编辑委员会,为筹建提供理论支撑。编辑委员会由教育组组长郭有守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革新终身成就奖”唯一得主王承绪负责撰写《略论基本教育》。赵元任翌年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大会,郭有守担纲首任教育处处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发表第二份里程碑式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会长的周南照将其中蕴含的联合国最新教育理念在全球尤其亚太地区广泛传播。其2015年推出的第三份里程碑式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则由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唐虔策划与领导。中国2015年倡议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的“国际大学体育日”覆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所有成员。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以教育使之弘扬并传承,是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使命。

全人类共同价值,发展为先。必须攥紧发展这把钥匙,教育发展无句号。由千年发展目标而至可持续发展议程,由生存权而至发展权,由“学有所教”而至“学有优教”,由“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而至“世界的繁荣需要中国”。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从提出“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理念,到倡导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直至推出全球发展倡议,勾勒出新时代中国对人类社会的愿景。从彭丽媛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到郝平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再到曲星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中国力量持续拓宽全球教育治理路径,推动全球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下的《2030教育议程》对接,将教育发展红利与世界分享,将新发展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思潮交融,可使平衡充分的教育发展成果公平惠及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携手世界各国共同打造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教育发展伙伴关系,捍卫教育这份全球共同利益,呵护学校这片全球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

中外人文交流机制的建设者

1945年6月26日,出于让今世后代免遭“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实现“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的美好愿景,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的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同年10月24日,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的贺信中强调,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

坚持多边主义,加强联合国作用,构建今世后代的共同未来。这个未来在孩子,这个未来靠教育。教育可架设一拱长虹,让世界各国学子融洽无间;教育可筑造一叶方舟,为地球各村孩子遮风挡雨。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已结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0月2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认为,能够处理好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平衡的体制,历史证明是最有利的教育体制。进入新时代,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在中国设立的国际工程教育中心、高等教育创新中心、教师教育中心、联系学校网络国际中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各国教育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勾画多元共生的全球教育图景,构建全球教育发展命运共同体。循着新时代丝路,让文明交流互鉴滋养全世界每个孩子,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扎根地球村各家各户,让中国梦与世界梦交互交融,教育承载的使命宏远而神圣。

(作者单位系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