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
12位科技传播院长共话科普“软实力”提升

打造长三角科技传播共同体

新民晚报   郜阳   2022-08-23 15:59:03

“现在科普资源相对贫乏,而传统科学传播方式不能抵达。”合肥市科协副主席、市科技馆馆长柏劲松的话引发了共鸣,“新媒体不断兴起,人人都是科学传播者。科学传播产品如何供给?这方面存在大量空间有待开拓。”

在由科技部指导、上海市科委主办的首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长三角科技传播院(所)长研讨会上,12位科技传播院(所、馆)长齐聚,共话长三角地区科技传播协同发展的道路与前景。

科技传播“一盘棋”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本乾指出,增进公众理解科学、储备科技人才、培育科学文化,是国际科技传播的普遍经验。

他说,科技传播“一盘棋”战略规划,科技创新与科技传播“两轮驱动”,科技传播主体培育、市场机制、事业发展等“三大机制”创新,集中表现出中国科技传播的特色。“国际科技传播人才高地、国际科技传播媒体高地、国际科技传播产品高地、国际科技传播事业发展高地等‘四大高地’建设,有助于推动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

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涛甫看来,科技传播需要科学的传播以及科学地传播。他解释,科学追求的是知识,传播是相对科学准确的传播,最后效果是正向的。“如果科学知识是真的,但传播没到位的话,效果仍然是负的;若是伪科学,却被正向传播的话,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干扰则更厉害。”张涛甫进一步分析,“最坏的情况是,科学是负的,传播也是负的。”

张涛甫提出,一边是科学,一边是传播,要寻找“拱顶石”,以“专业+传播”和“传播+专业”的路径最终实现“科学的传播”和“科学地传播”。

协同共进“一体化”

研讨会上,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成了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口中的高频词。2018年,由上海科技馆、中国航海博物馆、江苏省科学技术馆、南京科技馆、浙江省科技馆、浙江自然博物馆、安徽省科学技术馆、合肥市科技馆等八家科普场馆发起成立了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旨在加强长三角科普资源共享,集中力量办大事,吸引更多游客走进科普场馆。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张聪慧表示,希望通过长三角科技传播联盟这一平台,打造完整科技传播人才培养链条、夯实科技传播人才培养的基础,实现区域科技传播的主体协同。同时,通过政策扶持与产学研各方协同联动,营造良好生态、整合科技传播资源,实现区域科技传播的主题协同,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科技传播高地。

浙江自然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严洪明认为,在科技传播协同创新的背景下,科普场馆自身需要全方位升级科技传播团队配置、更新科普手段。在提升科普场所自媒体传播能力的同时,希望可以进一步深化长三角科技传播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评估体系,促进各场馆资源共享协同共进。

人才培养“一揽子”

合肥科技馆秉持以人为本,常办常新的办馆理念,展品更新率高、资源非常丰富,已建成立体化、层次式的科普体系。馆长柏劲松提出,区域性科技传播共同体的建设,是助力长三角地区科技传播工作者实现资源互通的重要途径。同时,科普机构、科普企业对于科普人才需求旺盛,希望通过与高校共建的模式,培养拥有跨学科背景的科普人才,助力地方科普事业快速高效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20日举行的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上,由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中的8所高校、1家研究所和3家科技馆组成的“长三角科技传播联盟”成立,联盟汇聚了长三角地区高水平科技传播学研究专家及学者,旨在成为打造区域科技传播共同体的联结纽带,发挥传播学对于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