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

长三角丨尊重个体差异、关注青年教师……宁波效实中学用评价激“动”教师

第一教育   袁曼舒   2021-08-02 12:01:55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日前,沪浙皖苏四省市教育报刊总社(教育宣传中心)共同开展“指向全面育人的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联合采访。本次联合采访是2021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的前期重要活动,论坛将聚焦上海、浙江、安徽、江苏学校在“教育评价改革”方面的做法、成果、经验和思考,发现一批先进典型,推介一批成功经验,进行跨区域深度交流。

不久前,来自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和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的十余名采访团记者联合采访了宁波效实中学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中科院院士童第周、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光耀……这些响当当的人物,有着一所共同的母校——宁波效实中学。自1912年建校以来,效实已经培养了4万余名优秀学子。2005-2019年,学校连续八届入选两年一评的“中国百强中学”。

效实中学外景

效实中学杰出校友浮雕墙

效实中学也是优秀教师的摇篮,现拥有专任教师228名,其中包括129名高级教师,4名正高级教师,8名浙江省特级教师,1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学校高级教师比例高,然而校长裘建浩坦言,近年来的职评中,高级名额一直非常少,通常只有一二个,顶多也就三五个,符合年资条件的老师则有四十多个——“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职评这事做得好,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做得不好,恐怕会打击老师们的积极性,甚至激化各种矛盾。”

面对教师评价的痛点与难点,以“让每位教师成为师德高尚、才识卓越、臻于反思、境界高远的终身学习者”为愿景的效实中学迎难而上,进行了一系列教师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直击痛点

职称自主评聘,淡年资重实绩

2018年,浙江省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改革,尝试将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学校,让基层的优秀教师有更多机会脱颖而出。

效实中学作为省首批、也是当年宁波市唯一一所试点学校“探路先行”,成立职称自主评聘领导小组,制定本校职称自主评聘工作方案,按步骤精心组织好自主评聘工作。

王晓静老师2009年就已经获得中级职称,业务能力突出,带领学生获得过全国生物学科竞赛银牌。

尽管如此,按照传统方式晋升高级职称,她仍需要提前三个月准备资料提交给教育部门,再在宁波大市范围内评审,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而根据新的政策,学校自己制定了方案,按照“教学业绩、论文质量、现场说课”三个环节进行量化打分,一天就走完了流程。

效实从2018年开始中级、高级的自主评聘,至今已3年。学校的职评方案、评聘流程也在不断优化。

“两个倾斜”

学校职评淡化年资和论文,突出教育、教学实绩,体现在“两个倾斜”:

一是向一线教师倾斜,向班主任倾斜,二是向指导学生在科技、文艺、体育和学科竞赛等活动中获得国家级重大奖项的老师倾斜,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安于从教,乐于从教,善于从教。

“一增一减一调”

学校不断优化评审流程,方便参评教师。

增加的是参评教师通气会。会上重申了评审的要求与流程,着重对评分细则作了解读,以便老师们精准填报。

减少的是要老师们递交的材料,能由学校统一提供的就不需要老师们单独提供。

调整的是评审流程。先进行工作业绩打分,按分数进行综合排名,以可聘人数与参评人数1:2的比例进入面试说课环节,适当简化了量化考评程序,切实减轻了教师负担。

突破难点

打破数据桎梏,丰富成长平台

每学期,学校教务处、学生处都会组织学生开展教师教学满意度调查、班主任满意度调查、导师工作满意度调查。

如果某位老师的评分较低,是不是意味着这个老师水平有问题?

教师年龄不同、角色不同、特长不同、职业发展的预期不同,如何避免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呢?

如何应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如何突破教师、尤其是高级后教师的发展瓶颈?……

在裘建浩看来,所有这些都是教师评价的难点,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所要着手解决的。

既借助数据,又不唯数据

裘建浩介绍,教师教学情况调查、班主任满意度调查以及导师工作满意度调查,均由学生进行无记名评价。

学校以点对点的方式将数据反馈给老师本人,并附上各项指标均值,以便老师对照数据、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既教数学又当班主任的小林老师,因为有同学给她打了“不满意”而非常伤心。

虽是无记名投票,但小林老师隐约猜到,那个对她“不满意”的同学恰恰是她付出最多心血的。

学校领导在与新教师谈心时了解到这一情况,与她一起寻找应对之策——听她讲述她与那名学生及学生家长交往的点点滴滴,帮她一同分析,改进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

学校深知真实的数据有时并不能反映真实的问题。学校管理层会根据数据与有些教师进行沟通,帮助发现问题,共同寻求解决之策。

尊重个体差异,多几把尺子量教育

如果你是班主任,学校每年会进行优秀班主任评选;

如果你是个任课教师(或教辅人员),学校每年会进行校级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评选;

如果你擅长做课题、写论文、做讲座,那么你可以申报校级教师专业发展先进个人;

如果你擅长带竞赛,那你就有机会获得“校长特别奖”;

如果你是个“萌新”,但很努力,那你可以参加校级教坛新秀评比,或是申报校级优秀青年教师;

如果你已在效实园里兢兢业业了大半辈子,那么你可以参加“银杏育人奖”评选……

效实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了广阔舞台,并在每年的教师节为以上获奖教师举行隆重的颁奖礼。

“银杏育人奖”是在校教师的最高荣誉,五年一评,获奖的都是在效实工作时间较长的资深教师,评价既来自同行,也来自学生、家长,乃至校友。

学校每两年评选一次“学生心中最美教师”,候选人名单同样由学生、家长、校友推荐产生,最终通过网络票选决定。

既突出个体,又做强团队

为提升教研共同体成员核心素养与专业能力,以期在全市学科教研工作中体现团队价值,发挥区域引领作用,学校出台了星级教研组认定奖励办法。

从校本教研、校本选修课程、校本化作业、学科质量、学科竞赛成绩、教师论文(或比赛或讲座)、教师学术荣誉、学科特色活动、学生反馈等九个维度进行评价。各项指标值都有严格规定。

学校物理教师余斌表示,“大家都‘动’了起来。身边的同行都在变得更优秀,也促进自己更加努力。”

寻找生长点

为青年教师成长“引航”

效实中学青年教师潘瑶菁坦言,年轻教师是最想要出成绩的一批教师,但也是最不容易出成绩的一批教师。她曾在教师评价中被学生打“不满意”,被学生“吐槽”班级管理做的不够好、对学生“一对一”的关注太少……

如今已经是宁波市教坛新秀、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的潘瑶菁,回顾起在效实度过的5年时光,感叹“成长特别大,在教学上完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教法和教育理念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与学校重视青年教师培养的一系列举措是分不开的。

裘建浩介绍,这几年学校青年教师慢慢多起来了,目前35周岁及以下教师占比接近25%。学校高起点、严要求培养青年教师。比如,新教师每学期都要上汇报课,校学术委员会组织校内专家或外聘专家进行听评课。

2018年,学校成立了效实中学青年教师联盟,致力于团结广大青年教师,搭建青年教师交流平台,增进青年教师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增强青年教师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充分有个性的成长。

专业成长讲座、板书设计大赛、青年教师说播课活动、基于微信群的线上学术分享接力活动……青盟成立三年来,以青年教师专项修炼为抓手,推进各项工作。除了学术活动外,青盟还承办或参与市里的公益活动。

学校还专门设立了“优秀青年教师奖”,把教学论文的发表与获奖数,承担公开课、获评优质课的数量,承担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课时量,参与校内外教研活动的次数,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情况等,都作为评价新教师的量化指标。青年教师被鼓励多多尝试、全面提升。

激“动”教师从“对教师的评价”到“为了教师的评价”

直击职评的痛点,突破量化考评和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寻找青年教师专项修炼这一生长点,刚柔相济,多元评价,以素养为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时的延期评价……效实努力变“对教师的评价”为“为了教师的评价”,用评价来激“动”教师。

在评价的背后,效实更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与素养提升。

比如,学校以“1110工程”为抓手开展常态化教学研究:要求全体教师在每一学年内开设一堂公开课、撰写一篇教学类论文、学科内或跨学科听十节课。

以“学术周”活动为载体密集开展教学研习。活动内容涵盖“教学问题研讨微论坛”“课堂教学研习”“学术阅读沙龙”“专家讲座”等板块。

以“小专题、共同体”创新教学研习的模式,由名师主持并引领专题研习,打破“一言堂”模式,注重互动交流……

裘建浩表示,效实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满足于培养“小镇做题家”,而应该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为目标,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