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

沪考欣语|上海春季高考的前世今生

上海国子监发布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思媛   2023-02-27 09:54:00

癸卯年新学期开始,本栏目将邀约更多招考专家、教育工作者加入“沪考欣语”撰稿队伍,从更多元的视角与考生、家长一同分享对招考政策、高考情势的认识和分析,帮助大家在高考之路上目标更明确,步履更坚定,从容迎接人生春天的到来。

2023年本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试(简称“春季高考”)院校自主测试将于2月25-26日进行。回首起来,春季高考已经在上海走过了23个年头,这期间起起伏伏,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上海高等教育考试招生的变革历程。

上海春季高考的缘起可以追溯到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第13条指出,要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积极推进高考制度改革,进行每年举办两次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试点。教育部紧接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教学[1999]3号)中提出了要进行高考形式的改革,积极探索一年两次考试的方案。

上海积极投入到改革试点中,经教育部批准,从2000年开始实行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的试点,招生对象主要是未被高校录取的往届高中和中职毕业生。

上海试行春季招生是普通高校招生改革的又一重要措施,旨在打破“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局面。2000年1月,上海市首次春季高考开考,4700余名考生分赴全市8个试区参加考试。参加此次春季高考的考生90%以上是往届高中毕业生,而且大多数为99届毕业生,其他为“三校生”。春季高考的录取模式也进行了大胆改革,引入学校的测试科目并且实行“一档多投”,即学生可以同时报考多所学校,可以同时被几所高校录取,然后选择其中的一所报到。春考的这些改革举措一方面使高校招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同时也让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实践证明,春季招生考试给学生多次升学机会,特别是在传统顺序志愿模式下,春季招生使一批在前一年秋季高考中由于志愿填报不当而落榜的高分考生多了一次升学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生的升学压力和应考压力,对贯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促进招生制度的改革是有益的,同时为高等学校合理分配使用教育资源提供了条件。对此,社会各界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秋季高校招生的录取率逐年上升。特别是2008年上海秋季高考实施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后,高分落榜情况已非常少见,部分高校逐步退出春考队伍。至2014年,上海春考仅剩下5所本科高校参加,招生计划不到300人,而北京、安徽等外省市试点省份也早于2006年停止了春季招生的试点。

2015年起,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的要求,春考作为上海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系列的改革调整,主要内容是:考试招生范围扩大到应届生,打破以往仅面向往届生的限制。当年报考春考的考生就达到近3万人,有效解决了春考生源不足的问题;2016年,春招投档模式由“投档到高校”改为“投档到专业”,考生若被两个专业录取可自主选择一个专业,为深化高考投档录取模式的改革作出积极探索;2017年起,首次使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春招面试考核的重要依据,有些招生院校更是将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折合成分数计入面试总分,为深化“两依据一参考”的模式进行了积极尝试;2017年起,春考的外语首次作为高考综合改革外语一年两考的考试,并且同步实行了外语听说测试,为高考改革的顺利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8年起,志愿填报从考前填报改为考后填报,志愿填报时间的调整使填报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春季高考的意义不仅仅是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招生模式,更是突出了观念的转变与内涵的提升,起到了牵高考制度改革之一发,动教育改革全身之功效。

希望通过对上海春季高考发展历程的梳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春季高考的育人价值,也预祝进入院校自主测试的考生在即将到来的周末发挥最佳水平,取得理想成绩!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