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

“神仙”专业怎么选?高考志愿填报宜早做规划

文汇报   储舒婷 吴金娇   2023-02-10 11:00:19

       本月中旬,今年上海春招即将进入考生填报志愿阶段;再过不到半年,就是秋季高考和高校招生季。对本届高三考生来说,无论准备通过春考还是秋考升学,未来四年的方向抉择都近在眼前。

       如今,不少人倾向于认为“好专业=好就业”。公开数据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58万,面对较为严峻的就业压力,从大学毕业后的“出口”考虑专业志愿填报广受追捧。对考生和家长而言,如何填报好志愿、选对大学专业,其重要性已不亚于备战高考。
       究竟哪些是“神仙”专业?传说中的“天坑专业”真的存在吗?如何“避坑”?本报记者邀请多位高校专家学者,结合当下最热门的志愿填报问题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分享专业选择的“秘笈”。
       本期专家学者——
     彭曦(上海财经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樊秀娣(同济大学教育评估中心主任)
     经晓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曾经的热门专业如今遭遇劝退,该怎么看?
       对很多考生来说,填报志愿是从求助社交媒体上的UP主、向“过来人”讨教填报攻略开始的,试图从中寻求经验和答案。
       而在充斥社交平台的各种填志愿建议中,除了生、化、环、材四个专业被贴上“四大天坑”的标签,像土木、建筑、金融等专业如今也纷纷降温,曾经的热门专业如今人人劝退,甚至变成新“坑”。即便是计算机这类“长红”的专业,也有人担心“程序员35岁失业”的就业持久力问题。因此,在选专业方面,似乎遍地都是“坑”,且坑坑不一样。
       问1:填报志愿时,究竟怎么做才能“避坑”,选到真正的“神仙专业”?
    经晓峰:
当前,家长和学生们判断专业冷热的标准,堪称五花八门。有的以就业后的报酬以及工作性质来判断专业冷热,有的以专业名称听上去是否够前沿、够时髦来判断,甚至很多单纯以高校录取分数的高低来评判。这些评判标准实际上都不准确,甚至会给学生带来误导。
       确实,选择一个好的专业,关系到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也正因此,无论是春考还是接下来的秋季高考,我们选专业时,不能只看“钱途”,更要看的是前途。简言之,就是要结合学生自身的成绩、兴趣、优势及就业前景等方面作出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专业。
       首先必须明确,没有一蹴而就的“躺平”专业,专业冷热程度,包括就读阶段的难易程度,和就业时的冷热都无法直接挂钩。如果非要给考生一些建议,我个人的看法是,既然志愿填报和人的长远发展有关,在作出决定前,不妨让自己站位高一些、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比如,当前国家对半导体、能源工业、新材料技术等相关行业释放了重要发展信号。我相信,未来与之相关的“生化环材”等专业的就业形势也一定不差,所以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高中生“功利性选科”现象确实一定程度上存在,有的学生和家长为了实现高考分数最大化,在高考加试科目的选择上,故意避开了物理、化学等被认为学习难度较大的科目,这进而也会反映在后续的高校及专业选择范围上,并继而关联到就业。
       实际上,任何成功都是需要靠努力拼搏换来的,与“好工作”对应的是高能力高要求。考生应该观察到一枚硬币的两面,理性作出选择。
       彭曦:关于专业冷热,以我所熟悉的财经专业学生为例。实际上,一名金融专业的学生从入学到顺利找到心仪的工作,整个过程并不容易。很多人只能看到最后呈现的结果,比如高薪酬、“高大上”的工作环境,并不知道在此之前,他们也有很多的“关口”要过。要知道,金融专业对数理的要求很高,学业难度和压力都很大。金融专业从业对学历的门槛要求也相对较高。硕士、博士生不仅要写论文,更要去适应不同环境的生活,各种苦和压力都要自己扛。对此,父母、朋友能给予的帮助有限。
       樊秀娣:我的孩子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这个专业至今也被认为是就业“香饽饽”。毕业后,他在美国一家企业工作。在很多人看来,他选择的就是“神仙专业”,而后就自然有了“神仙工作”。殊不知,随着大环境的变化,曾经炙手可热的巨头企业也开始频频裁员。在最近我们的一通通话中,他也一度表达对就业和未来的焦虑。
       由此可见,时代在发展,专业的冷热度也在变化。比如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从前是冷门专业。但近两年来,这些专业的报考热度只增不减。在求稳心理的助推下,医生、教师成为了不少人心中的“铁饭碗”、是体面的好工作。
       在志愿填报的时候一味“蹭热点”“赶时髦”,最后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专业冷热之间的切换,往往无法预测。一些热门专业完全基于当前站在行业风口之上,当行业的热潮褪去,热门很可能会变冷门。而且,考生如果盲目追热门专业,也要面对考分“水涨船高”的现实,“僧多粥少”的局面下,是否能被心仪的高校专业录取,这些风险因素也要纳入考量。
       在“好学校”和“好专业”之间该怎么选?
       近几年,某些211大学的热门专业,录取分数高于985高校的冷门专业;双非院校的特色专业,也颇受考生青睐。主打“好就业”特色牌的专业越来越受关注。
       今年上海春招中有25所高校参与试点,投放的专业不乏一些接地气、就业率高的专业。比起往年,一些考生的报考意愿更加强烈。
       问2:每年志愿填报时,到底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这个问题总让不少考生和家长感到纠结。考虑到目前的就业形势,到底应该优选“名校光环”,还是更“实惠”的专业,可否请您谈谈自己的看法?
    经晓峰:
坦率地说,名校光环是长期存在的,只不过,现在更多院校都在加强内涵建设,做强特色,专业实力变得更强了,而“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的落地实施,更强化了这种“名校效应+好专业”特征,这实际上为考生的专业选择提供了更多机会。
       春考是上海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体现院校办学特色、充分尊重考生专业志愿的重要机会。但这里也想提醒考生,不要仅仅为了减轻负担、躲避秋季高考而选择春考。而对于真正有志于通过春考升学的学生,眼下不妨多做点功课,多了解一些自己可能感兴趣的方向,从而真正找到喜欢的专业。
       樊秀娣:一个人很难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完美规划自己的一生,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回顾我自己的求学历程,我本科学习的是暖通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找到了自身兴趣所在,又朝着教育学方向发展,并最终将研究聚焦在教育科技评估领域。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风险与收益具存。诚然,一些技术性更强、不可替代性更强的专业在就业方面更有优势。但无论是学习、还是包括科研在内的任何工作都是长跑,能够一直走到最后的人很少。所以,不论社会如何更迭、周围环境发生任何变化,说到底,能否在一群人中脱颖而出靠的还是个人的学习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包括持续拼搏的耐力和毅力。竞争永远存在,唯有奋斗才能脱颖而出。
       问3: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考生可以从自身的家庭资源等角度,考虑“子承父业”。如果家庭条件比较普通,可以选择计算机、法律、会计等专业,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可以考虑金融、人文、设计等专业。对此,您怎么看?
    经晓峰:
受家庭环境影响选择“子承父业”、合理利用自身家庭资源,来规划专业和就业方向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是,家庭条件不应该成为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限制因素。如果家长一意孤行或干涉过多,既影响考生自身的兴趣和自由选择的权利,也可能影响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动力。
       同时,专业本身没有好坏,也会随着科技、社会发展,以及国家政策而变化。对个人而言,我们可以从国家战略中,把握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未来就业新赛道,审时度势,努力成为符合国家、时代需要的战略人才。
       牢牢把握“时”与“势”,洞察“危”与“机”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不管是不是通过春考升学,填什么志愿,现在也要开始积极思考。
       步入大学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如今一提到选专业,很多高三学生就会感到“选择恐惧症”,甚至,志愿填报也成为考生的一大压力源。
       问4:如何缓解志愿填报时的“选择恐惧症”?
     彭曦:
这种焦虑与整个社会的氛围有关。不难发现,现在的社会要求更高了,竞争更加激烈了,就业的门槛在提高。以本科生为例,出路无非就是读研、出国、找工作三条,每一条都竞争激烈,焦虑是正常的,压力人人都有。先让自己放松下来,放平心态,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樊秀娣:本科仅仅是人生新征程的起点,但也不必太过焦虑,用世俗标准绑架自己。我的建议是,既要适当放低期望,别把自己想得太重要,要过好自己的生活,但也不能选择“躺平”人生。人生的不同阶段,都需要不断学习。
       考生在做选择之前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兴趣爱好在哪里?我想从事什么职业?为此,我愿意承受哪些?回答好了这些问题。如果暂时找不到真正感兴趣的领域,那么可以先选择一些基础性学科专业,方便下一阶段的转向。
       经晓峰:对于填志愿,我主要有三点建议:一是要有明确认知。一方面,提前了解目标专业,对选择的专业有总体的把握,了解专业的入门和出口,了解升学之后所学的课程内容等。另一方面,也要对自身的性格、兴趣、未来规划等有认知,大致了解自己的能力与方向所在。
       二是要学会评估。评估自身实力是否与选择学校的面试、测试要求相一致;评估自身是否有能力学好选择的专业课程等。以二工大为例,机械电子工程和酒店管理(洲际集团人才班)专业都参加春招试点。其中,机械电子工程主要是技能测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是面试,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语言能力。当然,就业型填报、升学型填报、出国深造型填报等不同方向的评估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三是要学会选择。要拓展视野,善于思考,牢牢把握“时”与“势”,洞察“危”与“机”,将专业选择和个人职业发展紧密相连,提升自身的职业选择能力。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