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影响生命
上海教育新闻网 项秉健 2024-05-20 18:26:17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以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教育的本质。AI永远无法复制。
人一定要从对象世界反映自己的本质。“人生到世界上来没有带着镜子”(马克思)。只有把你的本质力量实现出来,作用于具体对象,你才被部分地显现出来。肖卫民老师的38年执教生涯,充满着生命教育的张力。生命教育就是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的教育。她是一位生命教育践行者,亦由此,以生命学习为源动力;不断学习,不断作用对象。从内心(生命)出发,作用对象,复返内心。读者所看到的,她的一段段回忆、一个个故事,犹如一片片闪光的羽毛,透视着反思、自省的理性光耀。人字的结构就代表生命教育,相互支撑,充满张力。生命教育通常是两个面的切换——探索、不断探索;反思,不断反思。后者是自省的,更是生命教育的基础面。
那是一个不应有尽有,漠视别人也漠视自己的女生,几乎刀枪不入。肖老师邀她一起做了个“生死游戏”。“在纸上写五个你亲人的名字,或者朋友,是那种爱你的或你爱的。”一场天灾,夺取了其中一位亲人性命。“请你用笔把他的名字划掉!”一次车祸,有一位伤势最重,在送往医院途中,不幸去世了。“请你再划掉一个。”肖老师继续说了第三件残忍的事,当划掉第三个名字的时候,握笔的手在颤抖,女孩眼含泪光。所有的情节,都在绘声绘色中展开,有渐暗的天色、哀怨的音乐烘托,关键是肖老师完全沉浸其间,几乎泪崩。当划掉第四个名字时,女孩难以自控,与肖老师紧紧相拥,泣不成声。“这哪里是游戏啊,分明是用刀在挖她心,也是挖自己,好痛好痛!这哪里是谈话啊,分明是用灵魂撞击她的灵魂,好累好累!这哪里是教育啊,分明是用生命在唤醒生命,好伤好伤!”肖老师如是说。女孩残留心间的柔情,被全部激发出来,热泪就是她溢出的爱,真不枉师生一场“生死之交”。
社会是个标签的世界、割裂的世界。社会化标签使得学生与老师生来不平等。做老师的第一件事,恐怕就是要蹲下身子,因为,惟生命与生命是平等的。你把社会化标签的老师推得愈远,那个真正意义的老师就跟学生愈近。老师不仅可以同“生死之交”重叠、同父母重叠,还可以同挚友重叠、知己重叠……哪怕是很小很小的重叠,也会产生很大很大的影响。老师所有的教育,惟转化成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才能真正地、持续地发生作用。自助者天助,自教者天教。
一个真正的教师,并非是单向度的施教者,而是能让学生自觉产生学习行为的人。孟子以为,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可见教育是一件耳濡目染的事,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其实父兄自然身传,却未必不言教。孟子的真意是,传德即德行传承,是出于承继人之敬爱者、亲近者的言行。真正能起作用的不是言教,也不是身教,而是谁教——你是一个为学生所敬爱、所亲近的人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教育题中应有之义。通常理解“行万里路”,就是书本知识的实践,是为应用与巩固书本知识而行。其实,或分属两类教育,后者更趋向生命教育,一种没有规定答案约束的、全身心投入的、完全自由的教育活动。“阳光行动”是贸易学校阳光德育模式的特色,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绝知此事要躬行”。包括党员大手牵小手活动、师生珍藏品拍卖及其捐款活动、校园文化艺术作品展等等。其中最具规模和代表性的,就是在东方艺术中心辉煌呈现的校园艺术节。对于第一回在这里——上海最专业、最豪华的艺术殿堂——举办艺术节的中职校师生,无疑是空前挑战,也是巨大激励。
肖老师是艺术节的总导演。据说筹备艺术节期间,同学们除了上课,把所有业余时间倾情投入排练,已经练得很好了,可就是不肯罢手,还要精益求精;那段时间,没有听到一句抱怨,没有出现一个不和谐音符。相反,经常看到同学们对剧本或节目提出自己的想法、看到主动向老师要求多干点。学生的状态除了自身对艺术的热爱、对活动的重视、责任外,还有目睹老师们的执行力、专注力、意志力以及不怕困难的坚韧力之后,受到的鼓舞和感召吧。生命教育最少依赖语言。“口是”费猜度,或谓“口是心非”。惟你的素颜素行,朗若列眉。某种意义上,不在讲台上的老师,或是真正对学生行为产生影响力的老师。叔本华说:“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处于生命教育和生命学习的师生,是人世间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因为没有内心的风景不是风景。每一有机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真正独特的展开形式,恰恰是从自身生命的根基生长出来的。
2000年前,柏拉图提出知识三命题:1.知识基于主体求真的信念;2.知识必须是真的;3.必须知晓知识为真之理由,或可证明其为真。求知即求真,此亦最高价值,是谓终极关怀。造就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超越视野与灿烂文明。
金观涛将真实性的领域分为三类。分别为“科学真实”“社会真实”和“个体真实”。人所获得的科学真实都有局限性,仅反映了人在一定阶段的认识水平。社会真实虽具有一定的共识性,但也易受所谓权威干扰,出现集体共识性偏差。我以为,科学真实和社会真实,谓“多非一是”。对于这个“是”的探求永无止境,人类的狂妄都基于自以为已经占有了科学真实与社会真实的那个“是”的全部。相反,个体真实谓“一非多是”。个体真实是生命真实,一个个生命就是一个个“是”,一个个完整的“是”。“非”只一个,就是“非”生命。若依生命标准、人的存在意义标准,没有统一的“是”,有多少个真实个体,就有多少个“是”。生命之生象征春 ,万物竞相呈现自己的样子;生命之熟象征秋,万物熟醉,色彩斑斓,愈个性愈美。何须标准,生命自带标准。睹万物之生、之熟,知万物无非、无竞。此生命和谐之基。
肖老师的生命教育,就是用真实的个体求个体的真实。肖老师没有万能钥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为,每一生命各具个性真实,每一生命惟有一个“是”。你们看,“做真实的自己”中的班长Z、“把‘传真’进行到底”中不起眼的W同学、“老师请‘慎判’”中的同学X,还有“四大金刚”“咖啡女孩”等等,他们各有各的“真实”,各有各的“是”。肖老师没有用一个“是”去统一他们,而是去分别探求个体的真实,所用方法亦各不相同。生命教育所及,无论载体,凡触动心灵者皆归焉。终竟“逼”出各自的更好的“我”。“身教”比“言教”重要,“谁教”比“身教”更重要,最最重要的却是“教谁”!
“言教”是指去传播同样的知识、规范、观念。“身教”是指以身示范,去影响周边的人,让其体认什么是“身正”。“谁教”是指真正能影响到你的人,是你所敬爱者、亲近者。“教谁”是指能让所有的“教”转化成你的“自我教育”的,即转化成你的学习的,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每一个生命都自带标准,答案不在老师,而需要你心中的老师与你一起去寻找。肖老师就是学生心中的老师。在这真正的教育过程中,肖老师的襟怀也变得愈来愈博大,充满着生命教育的张力。
个性是生命性的,是一条没有确定方向的、未完成的曲线;任何人为的归类,皆就直取方,故难以名状,充其量落得个滞后。而人偏喜分类,或因懒惰,或自作聪明,甚至彰著制度,庶几无法自拔。欲改革,先成全——成全生命教育。
确实,肖老师常常剖视学生,那是因着爱;她更多的却是剖视自己,毫不留情。反思就是照镜子。reflection的意思就是镜子的反射,把对象世界、把社会万象,看作是反映人心、反映人的主体的一面镜子。人要认识自己,只有借助对象世界去自省。反思如果不能成为生活方式,那么作为一种单纯的思辨,它无益于我们从日常生活的个体转变为道德所要求的本体的立场。
所谓“自我剖视”就是试图把自己一分为二,从“另一个自我”来看自己,以求认识真正的自己;但与此同时人立刻意识到,真正的自我并不是这个被认识的自己(对象),而是那个进行认识的自己(主体),这又需要再退后一步……退后就是反省,就是向好,就是自己给自己打分,就是自己想要自己满意。肖老师却从未对自己有过十分满意。作为一名生命教育践行者,她首先是一个生命学习者。叶芝说:“从我们与别人的冲突中,我们创造了修辞,从我们与自己的冲突中,我们创造了诗。”生命成长就是新我与旧我的你死我活的冲突,赤裸裸的挣扎,赤裸裸的渴望。创造的激情,在生命过程中流淌成诗。
《“育”归何处》就是肖老师执教三十八载寒暑凝练而成的生命诗篇。
(本文为《“育”归何处》序言,该书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