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倪闽景:在绿叶的陪伴中成长 | 三十而“励”,向阳而生

文汇网   倪闽景 上海科技馆馆长   2024-03-12 10:05:52

记得第一次接受上海教育电视台采访是在1995年,那一年我作为上海年轻教师代表,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从此后,就与绿叶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经常会打开电视先看绿叶台,许多经典节目,到现在还有印象。我在电视屏幕上听于漪等名师上课,还通过招生快讯来了解最权威的考试信息。在绿叶台的陪伴下,我从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逐步成为虹口区青年教师“十百千工程”中十个重点培养对象之一,并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中学物理特级教师,担任了中学副校长,在参加市和区的一些活动时会接受绿叶台的采访。原先在镜头前会十分紧张,接受采访多了,就逐渐变得放松,并会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

2008年至2014年期间,我担任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在去奉贤区人民政府工作一段时间后,2017年再回教委担任副主任。在教委工作期间,我和绿叶台在教育行政工作上有了更多密切的关系,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把绿叶台的相关同志当成了基教处的一员。长时间与绿叶台的领导和记者们建立的良好关系,让我深深理解,在教育广受关注的变革期,善于用好媒体是教育行政工作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市教委推出新的政策或者召开重要会议时,总会邀请绿叶台来参与报道,有时候还会安排一些深度访谈。比如在全国“爱眼日”里,在教育电视台专门制作了《有远见,不近视》的护眼直播节目,做好眼睛健康科普。我积极主动地支持绿叶台围绕基础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做一些服务家长和孩子们的节目。

2022年绿叶台制作了“特级教师开课啦”公益活动,我作为首讲嘉宾,演讲的题目叫《育人地平线》,虽然离开学校和课堂已经很多年,但是一到电视台的摄制舞台上,面对着家长和孩子们,我马上回到了当年在学校里的情景,找到了做老师的感觉,因为我深刻体会到,绿叶台是一个大平台,我在屏幕前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改变一个家长,帮助一个孩子,这就是媒体的力量,这也是教育的力量,更是30年来上海教育电视台一直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们关注喜爱的根本原因。

1995年我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从此开启了作为一名党派成员的成长之路。2002年起我连续3届当选为市人大代表,作为教育界的人大代表,从一名参政议政的新兵,到积极为教育改革发展鼓与呼的明星代表,绿叶台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每次上海两会召开时,绿叶台的记者们必然会来找我,让我谈谈对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以及对热点教育问题的看法。我也逐渐从被动接受采访,转变为主动找绿叶台记者,宣传自己关心的教育问题和建议、提案,从而通过媒体的放大效应,使自己的参政议政意见能够产生更好的效益。

2018年起我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由于采访全国两会的名额限制,绿叶台的记者无法进入会场和宾馆采访,但令人感动的是,绿叶台从来没有缺席两会的报道。我记得,在北京春寒料峭的室外,绿叶台的记者们默默守候,在寒风中努力找寻每一个机会采访代表和委员,并把最新最热的信息传回到上海,让荧幕前的忠实观众对全国两会有一个更深了解。

因为被绿叶台的记者们所感动,我也会努力动员一些委员去宾馆外接受绿叶记者们的采访。特别是过去三年的两会期间,代表委员都是封闭管理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主动担任绿叶台的“委员记者”,配了自拍杆、辅助灯光,安装了视频处理和传输的软件,在全国两会期间拍一些视频,甚至会去采访姚明、杨扬、唐江澎等委员,把采访视频传给绿叶台。

现在我虽然已经调离教育系统到上海科技馆工作,但科技馆服务的主要对象还是青少年,做科普工作也就是教育工作,因此依然是和绿叶台紧密相连的。我到了上海科技馆后创办了“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活动,举办了多场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也总积极邀请绿叶台来参与报道。相信今后上海科技馆和绿叶台一定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合作机会和思想碰撞的活动。

责任编辑: 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