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防止优秀教师流失要更积极有为

中国教育报   杨三喜   2023-08-24 10:08:38

央广网采访发现,近几年,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会向中西部地区优秀教师,尤其是在省市级竞赛中获奖或有其他突出业绩的教师抛出“橄榄枝”,造成优秀教师的流失。在强调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的当下,相关报道引发了舆论关注。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教师更是关键力量。针对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为中西部地区培养、补充了大量的优秀师资。从已经实施多年的“特岗计划”,到近年启动实施的“优师计划”“强师计划”,都着眼于此。尤其是“优师计划”与“强师计划”,对部属师范大学和省属师范院校为中西部地区定向培养优秀教师进行了系统部署。这对于补齐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师资不足、以师资优质均衡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区域不均衡、城乡不均衡等各方面的原因,中西部地区不仅在引进优秀师资上处于劣势,在留住优秀教师上同样面临挑战,“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一方面,在世俗观念层面,往往将教师从乡村到城镇、城镇向市县城区、普通学校到重点学校流动视作一种成功;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学校开出优厚条件抢挖优秀教师,也令人难以拒绝,家庭、孩子和个人发展等因素都是教师跳槽的原因。但这种单向流动显然与优质均衡的发展理念相违背,中西部地区优秀教师的流失,无疑将阻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从普通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乃至各级教学名师,需要十多年乃至数十年的功夫,而发达地区高薪引进的也恰恰是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这些优秀教师的流失无疑是重大损失。如果不加规范,还将带来连锁反应。近年来,县中发展问题备受关注,县中教育质量降低,进而影响整个县域教育生态,背后就与优秀教师的流失有密切的关系。

为了给中西部地区师资流失“止血”,相关文件一再明确禁止抢挖优秀教师。教育部等九部门在2021年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对恶意从县中抢挖人才的学校,停止其各类评优评先资格。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也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达地区不得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可以期待的是,这些硬举措的实施将有利于规范教师流动,为中西部地区教师流失“止血”。

为中西部地区留住优秀教师,要靠制度规范。明确禁令、划定红线的同时,还要有具体的实施举措,确保相关规定得到落实。与此同时,从福利待遇、个人发展等层面,改善教师生存和发展状况,让他们有更强的获得感、成就感、社会认同感更为重要。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的情况,不仅与发达地区的高薪挖抢有关,也与当地留人配套举措无力有关,比如在工资待遇、专技岗位和住房保障等方面缺乏激励机制。而一些地区,虽然经济不发达,但却能留住优秀教师,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生态,原因也就在于充分保障教师待遇,并通过构建完善的交流轮岗制度等,实现促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为教师创设适宜的发展平台,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诉求。

以此来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能否留住优秀教师,并没有绝对答案,终究是事在人为。归根结底,是要求各地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既要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也要强化省级财政统筹力度,为县中教师提供良好待遇保障、创造宽松成长环境,切实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此外,还要优化教师评价体系,积极营造正确的人才导向,扭转世俗的成功观,引导广大教师坚定基层从教志向、涵养教育情怀、培养教育报国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育人理想和职业理想。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