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教育发力让老龄就业之路更顺畅

中国教育报   王石川   2023-03-02 13:00:11

老年人再就业,“行情”如何?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一个案例,今年58岁的王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退休前在一家外资企业担任项目经理。王先生表示,期待找到管理岗、顾问岗及培训导师岗的工作,薪资在5000元之上。但是,从去年8月在网站找工作投简历至今,近半年时间基本没有企业跟他联系。

显然,尽管有着高学历和外企工作经验的双重加持,但王先生的“再就业之路”并不顺畅。未能如愿再就业,王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调查显示,60—65岁的低龄老人中有意再就业的比例为62.1%,但很多人难以找到工作。究其原因,招聘老年人的企业少,合适的岗位更少。

对于老年人,特别是一些低龄老人来说,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发挥余热,有足够的技能胜任相关岗位。特别是那些拥有高学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低龄老人,一旦谋到职,是能够为企业贡献力量的。一方面,他们有再就业的需求,愿意跟上时代的节奏,“一下子闲了下来,很不习惯”。另一方面,国家也提出老有所为,支持老年人再就业。比如,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

推动老年人就业,需要双向奔赴。对于老年人来说,仍需在提升自身能力上发力,瞄准时代需要,尽可能掌握更接地气、被需要的技能。比如,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变化,提高数字化素养,为就业赋能。

自我赋能的过程,也是通过教育升华自我的过程。如何升华?《“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说得很清楚,要创新老年教育,推动老年大学进一步普及,加强老年人就业服务、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老年教育,顾名思义,是老年人为学习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应该说,老年人接受相关的教育活动,不都是为了就业,还包括丰富晚年生活,满足精神需求,开阔人生视野,等等。但不可否认,一些教育活动对老年人再入职场是有作用的。通过强化某些方面的技能,在再就业时就多了一些“抓手”,找到工作也更能迅速适应新的职场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一定程度上说,职业技能培训也属于教育范畴。这种培训的特点是,时间不长,但更有针对性,更具现实指向,也更凸显实际效果。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目前,一些老年人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上,他们驾轻就熟地玩起短视频,使用智能手机更是不在话下,实现了从“数字遗民”到“数字移民”的华丽转身。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了网红,不仅活得有滋有味,还能有不少收入。这样的再就业,让人欣喜。从中可发现,一方面,这些老年人有强烈的好学精神,对新技术不仅不排斥,还有好奇心和行动力。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和企业全力支持他们融入社会。一个细节是,社会上有专门机构举办针对老年人适应数字化生活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相关技能。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是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多策并举,协同发力,让老年人再就业的路途更通畅一些,让老龄就业成为一种常态,那么必能带来双赢,除了能够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外,还有利于社会进步、时代发展。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