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知识付费行业必须坚持“内容为王”

中国教育报   姜姝   2021-01-20 10:10:18

       

CFP

       媒体报道,一位普通白领小袁作年终“盘点”,吃早餐的时候刷知乎盐选专栏,开车路上听APP的薛兆丰经济学课程,健身房跑步要打开喜马拉雅的古典音乐讲座……知识付费的成本已经与健身投入不相上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知识就是财富”渐渐变成了现实。知识付费受到青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互联网信息海量,让需要找到有价值内容的用户付出了不小的时间成本。对网民而言,通过付费,筛选出最有效的知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是一种有效的互联网学习方式。

       有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比如订阅付费资讯、付费下载资料、文章打赏。然而,随着知识付费概念“火”起来,短时间内各种平台一拥而上,导致知识付费行业良莠不齐。在市场刚刚兴起的时候,许多内容生产者的确在吸引消费者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拿出了不少“干货”“硬货”。然而,在经济利益驱使下,部分平台运营者开始投机取巧,不再愿意扮演“知识提供商”,而是成为“知识中间商”、内容的“剪刀手”和“搬运工”,令消费者大失所望。

       在朋友的介绍下,笔者曾在某个知识付费平台注册了账号,并兴致勃勃地购买了“从职场小白到年入百万”“高效阅读学习”“高情商训练课”等课程。在亲身体验中,很快就发现了这些课程的“套路”:它们往往有诱人的标题,能够精准抓住你的焦虑点,然后设置迷惑性强的简介,仿佛只要听了他们的课,就能根治你的焦虑,让你走上人生巅峰。这些课程最大的“噱头”,往往就在标题和试听课上,真正购买之后,就会发现余下的大半几乎都是“注水”。许多人在课程中兜售一些所谓的新概念,但这些概念并不能为解决问题带来实质帮助。

       有学者曾把信息与知识分成短期功利型知识、中期理念型知识、长期修养型知识三类。其中,中期理念型知识乍看感觉观点犀利,头头是道,但仔细琢磨却发现并没有太多用处。营销者当然可以打着情怀的旗号吸引足够多的受众,但是一旦涉及知识付费,盈利方式便成了一面“照妖镜”:真正有情怀的平台不会消费人们的焦虑,也不会把他们拖入更深的泥潭。

       诚然,在知识付费领域,并不缺乏令人尊敬的盈利模式。他们善于发现市场空白,致力于帮助消费者成为更好的人。一些严肃平台致力于邀请大学教授等行业领袖,用平实、生动的话语向听众传递真知。

       真正的深度学习应当是严肃、理智、深刻的。知识付费只是一种学习渠道,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勤于向优秀的专家取经才是正道。这与当前社会对“知识付费”的狂热追捧完全相悖。知识付费行业必须坚持“内容为王”,通过不掺水的、专业的、有价值的知识,让消费者真正物有所值、学有所得、“宅有所获”。

    (作者系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