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形成合力,“让孩子们跑起来”

文汇网   樊丽萍   2020-09-27 16:28:59


CFP


少年强则中国强。培养一代新人,让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强,“强”是多方面的,必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让孩子们跑起来”。让今天的“小树苗”长成明天的“参天大树”,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育人上形成合围之势:体教融合要进一步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要不折不扣地落实,社会各界要在育人上形成合力。

我国自古就有“重教”传统。今天,很多70后、80后乃至90后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依旧沿袭这一传统。在很多小家庭,用于子女教育的支出在整个家庭消费支出中占比不小。在一些家长心里,为孩子选一个好学校被列为家庭“大事”,其行为背后的一个基点便是:希望获得好的教育,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什么是真正好的教育?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家庭和学校是否实现了通力合作,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从现实来看,当前还有一些短板需要补上。

走进如今的小学,可以发现,不少孩子小小年纪,读书才开了一个头,眼镜却已早早架上;随着年级增高,初小学校的近视率逐步攀升。和“小眼镜”同样让人心忧的,还有“小胖墩”。如今,不少中小学生用于学业和作业的时间过长,每天“从家门到校门”,久坐室内,忽视了体育锻炼。

一些家长和老师,仍有重智育轻体育的陈旧观念,一些现象有待纠偏。比如,考试临近时,有些学校的体育老师会经常“生病”,让语数外老师替课;周末,家长见缝插针地为孩子安排各种补习,却唯独不见补上体育锻炼的“欠账”。

长期与体育运动绝缘、体质不佳,加之身陷激烈的学业竞争压力,多种因素叠加,无形中也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以及抗挫折能力差、意志薄弱、团队合作能力欠缺等种种难解的“病症”。

正如一些教育学家所言,对一个人来说,意志力的培养往往不是靠智力,而是靠体力培养出来的。今年疫情期间,部分学生上网课时间较长,宅家久了,视力负担进一步加剧,体质问题进一步凸显。这些现象已引起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重视。这些一度难解的教育问题,也迎来了破题之时。

一个利好消息是,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日前联合发文,未来将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显然,这只是一个开始。要真正实现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除了在人才培养、评价指挥棒等方面作出优化,相当程度上也依赖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撑。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在不少社区,供孩子们跑起来的空间相对有限,需要进一步拓展。再如,因为担心意外伤害事件发生而减少孩子跑动,各种隐性制度阻力也不同程度存在。

或许可以这样说:在面向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破圈”是大势所趋,除了教育部门、家校之间,包括各类运动场馆主管单位等社会机构、组织,都要打破工作惯性,更积极主动作为、群策群力,把现有的资源整合、转化为育人资源。

“让孩子们跑起来”,就是让国家的未来强起来。


责任编辑: 陆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