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风采录 | 复旦大学刘代能:愿得此身长报国,不负青春不负党

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2022-10-31 10:12:07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

为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展现新时代高校学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火热实践中的绚丽光彩,用生动事迹感召人心,用青春榜样示范引领,小育从今天起开设专栏。让我们走近最新当选的“2021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聆听他们的学习体会,分享他们的励志故事。

今天,和小育一起走近复旦大学刘代能同学。

学习二十大 大学生年度人物这样说

图片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我深感责任在肩、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又提到“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作为基础专业又是国家战略需求相关的重点专业学子,这也为我指明了今后的前进方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核科学专业的学生,我会更加努力,倍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时间,在原子核物理研究领域继续探索,将自己的课题研究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积极攻克“卡脖子”难题,为祖国基础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愿得此身长报国!”

——刘代能

大学生年度人物故事

2017年,刘代能第一次踏入复旦大学的校门,走在美丽的校园内,感受着百年复旦的厚重底蕴,他第一次深切体会到,作为青年学子,承载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命运和希望,自己的未来也孕育着无限可能。2018年,怀揣一腔热血,刘代能在复旦大学正门前向学校敬了一个军礼,然后和其他数十名身着迷彩服的复旦学子坐上奔赴军营的大巴,开启两年军旅生涯,期间荣获“‘四有’优秀士兵”。两年后,退伍回到校园,他秉持“什么不行就练什么”的座右铭,绩点从2.8跃升至学年专业第一名,并荣获国家奖学金,加入院士课题组,入选复旦大学第三期“卓博计划”,立志投身基础研究,科研报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完成了全方位“逆袭”的复旦热血男儿的成长记!

图片

刘代能同学在新兵营

军营磨砺蜕变,彰显青春本色

刘代能来自革命老区四川安岳的农村,从小便听着罗荣桓元帅入党介绍人彭明晶烈士的故事,立志学习革命先辈精神,学好本领,报效国家。刚进入复旦大学后,看到院系墙上挂着一幅幅我国核物理与核工业先驱的画像,让他第一次体会到自己所报考的专业承载着的光荣使命与历史传承。进入大学的第二年,受到学校光荣历史感召和院系报国奉献传统的影响,他递交了入伍申请,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人民子弟兵。新兵连三个月,训练异常辛苦。参军前,参加体育课上的体能测试时,身材瘦小的刘代能只能拉一两个引体向上,千米跑也在及格线边缘徘徊,勉勉强强通过体测。然而在新兵连,刚跑完一个三公里,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要紧接着吊在单杠上练习臂力,所有新兵都是口中苦涩,身体疲惫。一开始,刘代能也想过放弃,很想家,很想学校。但一下子想到曾经向学校敬的那个军礼,那是对复旦的承诺。“我是一名复旦人”,这句话激励着刘代能想做得更好,跑得比别人更快,引体向上比别人做得更多。面对困难,他坚信什么不行就练什么!就这样,在自我加练后,刘代能惊喜地发现:原来我可以多坚持一个单杠,长跑可以多快十五秒。三个月后,他的单杠也从开始的2个增加到后来达到优秀标准的11个。在新兵结业考核中,他取得了“优秀新兵”的荣誉称号。

图片

刘代能同学获优秀退役士兵荣誉称号

淬炼钢铁意志,服务奉献人民

2020年,在刘代能退伍前夕的夏天,特大暴雨侵袭,安徽巢湖受灾严重,庐江县石大圩濒临决堤。他所在的71集团军有着光荣的光辉历史,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闻名全军。军令驰来,作为第一批抗洪抢险队伍,他和战友们跳上奔向灾区的卡车,以最快速度到达作业地点。迎着夜幕,凌晨一点,在暴雨中刘代能和战友不顾塌方危险,义无反顾地前往塌方处进行加固作业,奋战数十小时,守住了大堤,他因在任务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在这场战斗中,他的排长作为一名老党员,不顾腰伤,连续作战,刘代能看见排长手臂上戴着“党员先锋队”的袖标,内心深受鼓舞,这股精神让他更加坚定了向党组织靠拢的信念。

图片

刘代能同学跟随部队驰援安徽巢湖抗洪抢险

2020年6月,刘代能在部队收看新闻联播时,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的新闻报道,感到心情澎湃,倍感振奋。战友们纷纷向他打听关于复旦大学的事情,他激动而又自豪地介绍,第一个翻译《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就是复旦的老校长陈望道,我是一名光荣的复旦人!他暗自下定决心,接下来的军营生活,更要像总书记重要回信中所强调的那样,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退伍复学后,刘代能退役不褪色,延续军营服务奉献精神。在学校,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初心使命,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共产党人的精神不断延续和传递。今年上半年校园准封闭管理期间,他穿上“大白”,化身楼宇志愿者,为宿舍楼同学搬运分发早餐。“我是党员,应当冲锋在前;我也是退伍军人,身体素质过硬,能多出一些力,就多尽一份心!”在复旦军协党员志愿服务队微信群里,看到急需人手搬运消毒水等物资,刘代能立即换上“小蓝”,疾奔而去,没有犹豫。刘代能还利用当年部队里修练过的“手艺”,化身特殊时期的校园“Tony老师”,为楼内师生解决“头”等大事。“看来多学一些东西,总能在日后派上用场。现在楼里很多同学头发长了,都会来找我理发,我也很开心能够为同学们做点事情。”刘代能说。作为系所学生会执行主席,刘代能还组织了摄影大赛、运动打卡等线上活动,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与精神世界。

图片

刘代能同学回校后积极保持良好作息,坚持体育锻炼

今年八月,刘代能积极参与复旦大学学生军训带教工作,带领同学们训练军事技能,将军营里吃苦耐劳、团结奋进的精神带给更多人,并荣获“优秀教官”称号。“看到同学们军训后精神焕发、斗志昂扬,想到军训带给他们的磨炼也会转化为接下来学习生活的无限动力,我就感觉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刘代能说。

图片

刘代能同学担任2022年复旦大学学生军训教官,并获“优秀教官”称号

赓续红色基因,立志科研报国

退伍刚回到复旦校园的一段时间,刘代能对学业感到很困扰:大一时的绩点只有2.8,专业课基础不好,并且两年没碰专业课书本,跟不上学习进度怎么办?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这位退伍兵追求进步的步伐。他继续发扬军旅生涯的坚定意志,他想这就跟新兵连训练一样,只是换了个训练场,还是什么不行就练什么!经过部队的历练,他做事更专注,更能沉下心。他珍惜时间,注重效率,勤奋让他永远向上看、向前看。大二学年他收获了3.72的绩点,位列专业第一,并获得国家奖学金,被评为复旦大学优秀学生标兵,入选2020-2021学年度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100名获奖学生优秀代表名录,登上《人民日报》。他先后参加两项科研项目,在马余刚院士课题组参与高能重离子碰撞强磁场中双轻子偏转的模拟研究。在核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他希望一步一个脚印,先从最基础的小课题做起来,慢慢做到更高维度、更深层次的研究上来。有梦想就要去追逐,他的梦想就是未来能够继续从事核科学研究,用自己的专业所学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他相信努力就能成功,相信付出就有收获,相信有梦想一定会实现,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图片

刘代能同学在图书馆学习

如今,刘代能已入选复旦大学第三期“卓博计划”。他就读的核科学与技术系前身是“物理二系”,院系始终服务国家“两弹一星”工程与核工业建设,有着科研报国的优良传统。“很多老前辈们在核工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为国家核事业倾注了奉献精神。”他立志追寻先辈的足迹,在原子核物理研究领域继续探索,积极攻克“卡脖子”难题,为祖国基础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把青春奉献给国家,实现科研报国的理想。未来无论在哪里,他也将秉持“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牢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军营血性,在不同的战场上挑战自我、奉献自我,让青春在新征程的奋斗中绽放绚丽的光彩。

图片

刘代能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在校运会上发言

素材由复旦大学提供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