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021年“最美大学生”周杰:信奉“越努力越幸运”,立志研发温情“大白”助老扶幼

文汇网   吴金娇   2021-12-08 10:04:15

微信图片_20211207130932.jpg

今年毕业季,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周杰交出了一份几近完美的毕业答卷:他的研究成果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赋能机器人情感,抢占国际前沿科技领先地位;读研期间,他在顶级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的身份发表10余篇;曾4次获得国内外大数据挖掘比赛冠军。同时,他还担任多个国际顶级期刊、会议审稿人……

“学霸”是如何炼成的?攻读硕博的五年间,信奉“越努力越幸运”的周杰每天早上八点进实验室,直到凌晨才结束一天的科研。不过,在成为同学眼中的顶刊“大神”前,他也被一连串挫折“光顾”过,投稿的10多篇论文曾经接连被拒收。

博士毕业后,周杰放弃一家企业提供百万年薪,依旧甘愿做一只“蜂鸟”,在实验室中“高频振翅”。因为,他始终难以割舍自己的梦想:让AI有情义!

“机器人并非冰冷, 我希望创造出像《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一样温情脉脉的机器人,更好地服务弱势群体。”带着这份科研使命,周杰立志做有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做人工智能赋能情感的领跑者。日前,周杰被评为2021年“最美大学生”。

誓让AI有情义,做弱势群体的一束暖光

让机器人拥有情感,这就是周杰的研究方向。谈及研究的原因,周杰总会两眼放光。他心中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让天下的每一位父母都能随时随地得到儿女般的陪伴,让这个社会充满更多的爱。

周杰的老家在浙江诸暨的农村。读大学以来,每次返乡,他总会看到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坐在门口等待亲人归来的场景。每次返校,自己的亲人也会在车站前依依不舍地目送他远去。不断重复的画面始终在他的脑海挥之不去。

微信图片_20211207130943.jpg

2016年从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后,因成绩优异,周杰被保送至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师从贺樑教授。入学后,机器人情感分析技术难点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情感需求成为师徒二人经常探讨的话题。他们希望让机器人也有“温度”,解决经济转型期助老扶幼的迫切之需。

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对于人机交互来说非常重要的应用研究领域。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较为小众的领域,意味着更高的科研难度和更多的试错可能。“人工智能比人类强的只是拥有更多的算力。机器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它们都是基于大量的训练数据来成长的。深度学习目前的优点是机器在部分问题上甚至可以超越人类,比如人脸识别、图片分类等。我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在更加复杂的任务,如认知、推理等取得进一步的突破,让机器不仅仅拥有智商,也能够拥有情商。” 周杰给自己定下了目标。

随着思考和研究的深入,周杰也越来越能抓住情感分析研究的难点痛点,在导师贺樑教授以及吴苑斌副教授的指导下,创下了该领域的突破。他先后在国际知名学术会议和期刊上累计发表论文2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身份发表13篇。读博期间,他长期担任多个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应邀参加国际顶级会议并进行口头报告。

微信图片_20211207130947.jpg

2020年,周杰进入阿里达摩院实习,参与情感分析系统研究。相关科研成果将助力政府舆情分析、孤老智能辅助、留守儿童陪伴、智能对话系统等领域发展。他们从事的情感赋能机器人开发工作,也将对老龄化社会的助老服务、留守儿童的社会关切将发挥重要作用。周杰希望在不远的将来,通过科研攻关能让《超能陆战队》的“大白”走进千家万户,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恒久热爱造就“学霸”,他坚信一万小时定律

绝大多数人第一次认识周杰,都会惊讶于他的学术履历。但周杰却并未把荣誉作为自己的闪耀光环,他认为“很多事情只是顺其自然的,因为热爱才有了追求的不懈动力。”

其实,选择人工智能,最早可追溯至周杰的童年梦想。小学时,他在学校计算机教室一待就忘记时间,觉得自己和电脑可以人机互联,好神奇。从那时起就在心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周杰亲历了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见证了中国高铁、航天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部分成果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周杰说,高考填志愿时他首选计算机,“我坚信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科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投身强国伟业,为祖国发展出力。”

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他一直保持着规律的科研生活。在华东师大的五年间,他每天早上八点到达实验室,晚上十一点完成科研任务,周末有时间还会去看一看前沿的论文。“其实对我来说读博士期间压力也很大,也有过感到迷茫和困惑的时候。尤其是当实验效果怎么改都不行,论文一直被拒时,内心也会开始否定自己。但我始终相信与其有时间难过,不如埋头苦干!”周杰至今仍然记得两年前的一个冬夜。凌晨一点,他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冒雨骑着单车赶回宿舍,冬雨冷冷地打在脸上。当时他已有十多篇论文连番被拒,一直保持有产出,零论文的状态。

微信图片_20211207130940_副本.png

但热爱就是永动机。从最初被拒到而后接连发出20余篇论文,周杰认为,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选定了目标就要坚持到底。如果你还没成功,很可能是努力的方向错了,或者努力的程度还不够。”不觉为苦,反以为甜。通过不断努力,周杰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与实践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2020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和2021年最美大学生等荣誉称号。

微信图片_20211207130937.png

放弃百万年薪,立志做人工智能赋能情感的领跑者

优异的表现也让企业纷纷抛来橄榄枝,甚至还给出了年薪百万的待遇。面对月亮与六便士的难题,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最终还是选择追随初心,“做博士后,继续未尽的研究!”

实际上,对现有的研究周杰并未满意。“目前机器能解决一些很基础的问题,但相对来说还是属于很低级的阶段。它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模仿人类的行为,所以说机器离真正的人工智能还有很多路要走。”他希望未来的机器人有感情,能理解、会陪伴,可以给予人们快乐和慰藉。“也正是这份美好的梦想,让我能够有巨大的勇气直面科研过程中的各种困境,虽然目前的研究还很基础,但我有信心,只要我们大家不断努力,未来的人工智能不仅拥有智商,还会有爱有情商,让爱根植在机器人的心中。”在毕业典礼的致辞中,周杰如是说。

微信图片_20211206150142_副本.jpg

周杰特别提到了2018年他第一次出国的场景。当时他去美国参加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原本有些紧张的他在进入会场后看到了很多熟悉的中国面孔,倍感亲切的同时也倍感骄傲。“在人工智能领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被国际认可。未来,我也想做人工智能领域的领跑者,在国际上发出更多中国声音,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出点力!”

图片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