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我的动感七“一” • 校友 | 麦新:力作不朽战歌《大刀进行曲》

上海教育新闻网   上海市格致中学 叶昰钊   2021-07-06 13:42:38


麦新原名孙培元,曾用名铁克、孙默心,1914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25年曾就读于格致公学。

培养大量有知有为青年的格致中学

1874年,上海市格致中学的前身格致书院由晚清重臣李鸿章所建,是近代中国最早中西合办,旨在系统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新型学堂之一。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格致中学曾组成第一个中共支部,充实党组织力量;也曾积极进行抗日宣传;还一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有知有为的青年,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其中就包括创作了著名的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的麦新同志。

麦新在自传中写道:“五卅时我正十一岁,在上海一家工部局的外国式学校——格致公学读书,亲耳听到南京路上的枪声,亲眼见到罢课、罢市等情况,这给予我很大的刺激,使我对帝国主义有愤恨的思想。”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麦新便开始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

29军大刀队显神威

1933年,日寇进犯热河,守军连失承德等地,国民革命军第29军奉命北上御敌。刚到长城指定阵地,守军又失喜峰口,情况危急!29军迅速出击,持大刀夜袭敌营,一阵砍杀,大获全胜,斩首日军炮兵大佐,夺回喜峰口。

29军初显神威!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日军的嚣张气焰首次遭到挫败(“重创”过了,喜峰口战役最后是日军获胜),29军大刀队的事迹极大地振奋了国人。人们热情讴歌他们杀敌报国的英勇无畏精神,报纸上登出了这样的诗歌:“大刀大刀,雪舞风飘,杀敌头颅,壮我英豪!”

29军大刀队照片(图源百度)

1937年“七七事变”29军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第一枪(31年抗战开始,37年是全面抗战开始)。大刀队再次屡建奇功。憋着满腔怒火的一排将士放下步枪子弹,仅携手榴弹与大刀扑入敌群,刀光血影,声震四野,全歼敌人。其中19岁士兵陈永一人就砍杀13个鬼子,并活捉一个魂飞魄散跪地求饶的俘虏。

同年7月12日《世界日报》以《二十九军大刀杀日贼》的大幅标题报道:“11日,日军200余名进攻大王庙,被宋(哲元)部大刀队迎头痛击……昨日(日军)围攻南苑,大刀队急向日军冲锋,相与肉搏,白刃下处,日军头颅落地,遂大获全胜……”

力作不朽战歌《大刀进行曲》

消息传开,举国振奋,热血青年纷纷要求参军杀敌。正在上海进行抗日活动的年仅23岁的著名作曲家麦新被29军的英勇事迹深深鼓舞,力作不朽战歌《大刀进行曲》,副标题正是“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

1937年8月8日,在党的领导下,文庙召开了“国民救亡歌咏协会成立大会暨救亡歌咏大会”,在主席团入座的有冼星海、孟波、麦新、郭沫若等人,而麦新就站在石露台上教唱自己最新创作的《大刀进行曲》,自发而来的千余名群众在麦新的领导下以激昂的情绪高唱《大刀进行曲》。亲自指挥唱歌的麦新更是激动,指挥棒被挥断了,他就攥起拳头指挥。

《大刀进行曲》第一次公开场合的演唱便由这些誓死保卫祖国的一腔热血的人民高声唱响。这首充满激情,表现了华夏民族不屈不挠且敢于血战到底的可贵精神,喊出了中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慨和英勇斗争精神和誓死同敌人拼搏决心的歌曲,至此传遍神州大地,对于鼓舞人们的抗日斗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首歌不仅伴随了14年抗日战争,而且奠定了抗战歌曲特有的凝聚苦难与力量的雄浑风格。它与《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名曲一起,形成了最典型的时代强音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大刀进行曲》如是高声怒吼道。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大刀进行曲》歌词中的“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改成了“全国武装的弟兄们”。“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成了一个民族在危亡中发出的呐喊。

除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大刀进行曲》外,在那个非常时代,非凡的麦新创作出了非凡的音乐。现有资料中,麦新创作歌曲19首,合作歌曲43首,另有28首存目作品,其中《向前冲》、《“九一八”纪念歌》(冼星海曲)、《只怕不抵抗》(冼星海曲)、《中国妇女抗敌歌》(郭沫若词)、《行军》(贺敬之词)、《中国空军战歌》(何士德曲)、《八路军新四军战士的歌》(王蓝词)等无不跳跃着时代的脉动。

麦新就是我们身边的那个榜样

音乐家、原上海市电影局局长孟波精辟概括了当年老战友的创作冲动:“1936年冬,麦新突击写了《牺牲已到最后关头》这首正气凛然的歌词,并要我谱曲,我很快写了个初稿,但觉得不满意。几天后,我们一起参加群众抗日示威游行,与企图阻挡我们前进的警察搏斗。游行结束后,我们走在一条比较僻静的马路上,麦新一面用紧握的拳头打拍子,一面朗诵歌词:

向前走,别退后,

生死已到最后关头!

同胞被屠杀,土地被强占,

我们再也不能忍受!

亡国的条件,我们决不能接受!

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

他那激越坚定的声音,像战斗号角,使人听到就热血沸腾,接着我们又研究了曲调的修改,他提了不少宝贵的意见,甚至对一个符号,也要再三推敲,一丝不苟。”

1945年8月,麦新随陈毅赴华东、上海等地工作,后又转赴东北,被分配到开鲁县任中共开鲁县委委员、县委秘书,负责举办工农干部训练班,培训基层干部。他生活俭朴,与群众同甘共苦,深受群众赞扬。

1947年6月6日,从县委开会返村途中,突遇大股土匪袭击,麦新命随身通讯员携文件突围,只身挡敌,壮烈牺牲,时年33岁。

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一个以音乐唤起民众而起到相当效果的人,就这样为了人民大众的解放而流尽了最后的一滴鲜血。全国即将解放,全面的胜利就在眼前,而他却没有能够见到。

文艺理论家、中宣部原副部长周扬沉痛地说,我国革命音乐家中,不幸早逝的还有聂耳、冼星海、张曙、任光等同志,但麦新是死得更为悲壮的。他短促的一生,就是一首动人心弦的战歌。

作为“00后”,生活在太平安逸中的青年学生,虽然不能体会麦新同志当年祖国被侵犯、生死攸关的境地,但我们更应该学习麦新同志的爱国精神,感恩先辈们为我们美好生活所做的奠基。

正如朱光潜先生在《谈英雄崇拜》中写到,“从教育的观点看,我们主张维持一般人所认为过时的英雄崇拜。尤其在青年时代,意象的作用大于概念,与其向他们说仁义道德,不如指点几个有血有肉的具有仁义道德的人给他们看。”我想,红色校友麦新就是我们身边的那个榜样,他的爱国精神,他对音乐事业孜孜不倦的钻研,他对人民大众的热爱,无不是值得我们这些当代青年所学习的。

编辑│白羽

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