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贺善侃:要与时俱进理解马克思主义

澎湃新闻   巩汉语 郑浩   2020-12-28 09:40:15


贺善侃,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逻辑学专业。

1982年7月,贺善侃从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哲学专业毕业,获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学位。同年9月分配到华东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任教,直至2012年11月退休。

贺善侃

贺善侃 

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研工作38年,贺善侃在这一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作出突出贡献。

贺善侃重视教学与科研一体化,他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为科研的选题,结合教学先后在《中国教育报》、《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政治课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公开或内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0多篇。此外,自1982年至今,他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学术月刊》《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以及多家主流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40多本(独著、主编)。

在贺善侃的带领下,东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成绩显著。1999年,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成立,并相继获得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招收硕士研究生。

2012年,临近退休前,贺善侃出版的《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一书,汇集了贺善侃数十年高校思想理论教育事业的经验和体会结晶。该书围绕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主题,探究了“现代教育视野下的师德教育”以及“服务于教育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

2012年11月,贺善侃退休。退休以来,他心系教书育人的热情依然,加入了东华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讲师团和老教授咨询组,视其为教书育人舞台的延伸和拓展。8年来,他为学生预备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辅导员、青年教师骨干等开设了30个专题的党课(讲座)约140多次,听讲人次超1.2万。他还参与了大学生思想咨询活动,与青年学生沟通思想,漫谈人生。

2020年,贺善侃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贺善侃在为学生们授课受访者供图

贺善侃在为学生们授课 受访者供图


【访谈部分】

澎湃新闻:您是怎么样进入马克思理论研究这一方向的?

贺善侃:我是属于1977级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届学生,之前在工厂里面待了九年。恢复高考以后我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那时候还是上海师大。因为允许在读生考研究生,所以我读了一年半本科后直接考了政教系哲学专业研究生。那是全国恢复硕士学位的第二年,当时能拿硕士学位还是很珍贵的。

1982年毕业后进入华纺马列主义教研室担任教学工作,后来改名中国纺织大学,就是今天的东华大学。从那时开始到现在,已经是38年的时间,我基本上都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我也联系当前实际问题做相关理论研究工作。我觉得要教好书必须要研究问题,要有科研意识,所以我们有一个口号叫做教学与科研一体化。例如,我会拿自己研究的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谈一些看法,他们总归有一些自己的体会,这样教学才会有一点亲切感。

澎湃新闻:如何让同学们更好地去理解马克思主义,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吗?

贺善侃:我刚开始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时逢新科技革命,当时出现一些很重要的著作,比如《第三次浪潮》等,它们反映着世界的潮流。我便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写了一本书叫做《唯物史观与新技术革命》,这本书当时没有公开出版,只作为内部资料给同学学习参考。它其中涉及怎么看待新技术革命,用唯物史的观点来分析新技术革命当中的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观看、审视那个时代。

我们要与时俱进理解马克思主义。比如,现代用人工智能、自动化生产,那么该如何看待马克思说的体力劳动来榨取剩余价值的理论呢?还有许多新的社会问题,比如人工授精、克隆等带来的伦理困境,我们都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这些问题。

澎湃新闻:几十年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如何影响您的生活和思考方式?

贺善侃:我觉得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奠定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是比较重要的。比如说唯物史观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依靠、相信群众,包括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

另一方面,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要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比如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时,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长处,我们国家制度的优势,也要看到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但也要深刻意识到,这些具体问题并不影响我国整体制度的优势。

澎湃新闻:教研多年,马克思主义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贺善侃:我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的教学和研究,所以我觉得马克思主义是我的立生之本。无论做人,还是搞研究,必须言行一致,不能两面派。想要教好、研究好马克思主义,先得真正相信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澎湃新闻:您能聊一聊您觉得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未来吗?

贺善侃:马克思主义需要不断发展,这个肯定是的。马克思在世的时候,他也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也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探索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到中国以后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固定的、封闭的理论体系,实际上,它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直到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是不断创新的。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