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拍双语纪录片、写小说、支教,“随波逐流”的阿拉伯语系毕业生找到了深造的机会

文汇网   杨浦   2020-06-18 15:59:54

站在大学毕业的人生选择路口,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系2016级本科毕业生杨浦,形容自己“没有目标、没有规划、随波逐流”。但最近,杨浦已如愿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人类学专业录取,将修读他一直深爱的人类学专业。

“大一到大三,我丝毫没有考虑过毕业后的去向,信奉‘船到桥头自然直’,相信大多数人做的就是对的事——梅贻琦的口头禅不就是‘吾从众’吗?这就导致,大四开学前,当大家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简历,只待申请季、秋招时,我还在家里安之若素地一日看三部电影,再写几小时小说。”

他是如何做到的?——

因为没有明确的方向,我一直以来没有做什么取舍,只是简单地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因此保持了较高的绩点,也做成了一些有意义的事。

拍双语纪录片、写小说、支教,大学期间,我爱上了“田野调查”。曾参加国际、国家级、市级电影节、阿拉伯语比赛、社会实践大赛并获奖。大三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科威特大学公派留学一年。

生涯规划很难一蹴而就

个人定位贯穿了生涯规划的始终。我最先确信的是,暂时不想开始朝九晚五的工作、仍然贪恋读书的那种满足感。至于国内升学,我钦佩每一位考研的同学,但了解自己有95%的概率承受不住长期紧张的压力,难以成为考研大军的一员,同时担心自己得不到保研资格,种种因素之下,我选择了申请出国留学的道路。

我们专业一共有4个保研名额,出于一种莫名其妙的担心,我始终给了自己“无法保研”的暗示,因此完全没有提前规划和准备,在最后放弃了名额的竞争。

通常,我们专业保研资格公布通常是在9月中下旬,有意愿保研的同学,尤其是跨校、跨专业保研的同学,如排名较为靠前都应该早做准备,了解意向院校、专业的保研测试,这样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抓住它。

决定出国又涉及到申请院校的定位。因为准备申请的时间较晚,我开始寻求中介的帮助。各个中介都认为我“背景较好”,可以“冲一冲英国g5(牛津、剑桥、帝国理工、伦敦政经、伦敦大学学院)”但不保证申请成功,再加上我本身的不自信,我的脑海里只有两句话:“来不及了”、“有学上就好”。现在回想,如果我对自己再自信一些,申请季也许不会那么兵荒马乱。

国外研究生申请,抓住关键步骤环节

第一次申请出国留学的同学,难免会感到陌生、迷茫、不安全,容易认为寻求中介是必要的。我想中介主要提供的帮助有二:了解流程和撰写文书。如果是英文水平还不错的同学,其实可以DIY申请,写完文书后参考一下身边好友的意见即可。

出国申请有以下几个步骤:选择学校、专业—完成相关考试—撰写文书(CV简历、PS个人陈述、推荐信等)—递交材料—等待结果。

选择学校涉及个人定位,此处不再赘述。专业的选择上,可以参考官网的整体介绍,寻求学校老师、相关专业学长学姐的建议,同时最好结合自己未来的发展(读博/工作),思考自己在该领域的优势(专业相关度/申请难易程度/人脉等)。相关考试包括语言考试和GMAT/GRE等,其中语言考试包括托福、雅思、PTE等,今年因为疫情部分院校还认可了线上的考试duolingo,明年可能会取消。除了牛津剑桥以外,其他大部分院校也认可PTE成绩,因此如果托福雅思一直被卡分,可以考虑转考更容易出分的PTE。这些考试最好在申请前的暑假就完成,如果没完成也不要紧,比如我因为开始得晚,在2019年10月才完成了语言考试。

CV和PS最好是自己来写,不要丢给中介。一方面,你对自己的了解肯定比别人对你的了解深,交给别人主笔可能会漏掉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你手下把握的是自己的人生,但你的申请对于中介来说只是一个案例,用心程度高下立判。写完以后,可以发给密友或者母语者查阅,让他们谈谈看完你的文书的感受,再做相应修改。推荐信我找了熟识的老师撰写,在此感谢我的推荐老师。如果你平时认真学习、诚诚恳恳,老师便不会拒绝帮你写推荐信。全部完成了以后,递交材料,静心等待即可。申请步骤虽然看起来复杂,其实按部就班完成也不算太难。

理想主义是一把双刃剑

杨浦说:“我是一个有些理想主义的人,经常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总能找到偏门的道理来合理化自己的天真行为。”

大一在东院咖吧“小土屋”的工作教会我更好地与人沟通,和咖吧同事合作的创新创业更是我第一次尝试“课题研究”。班长工作让我思考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秘书处工作培养了我的统筹能力。阿语日活动、阿语演讲比赛、中阿中心的志愿者工作让我对阿拉伯音乐和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公派出国的经历是我第一次亲近中东。多次社会实践让我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并从他们身上获益匪浅。在“心那边”心理工作室,我和同学一起撰写文章、拍摄视频,希望给予大家一种温暖的陪伴。蓝天社区义务家教、五厍小学支教、蔡元培故居义务讲解、海南支教……公益是助人,更是助己。


在学习上,我们同时面临阿语和英语双方面的压力。就阿语而言,作为初学者,我们其实是蹒跚学步。因此我紧跟老师的步伐,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固本培元;到了国外便积极地与当地人用阿语交流,提高自己原本较为弱势的口语;回国以后,我也参加了中阿中心的志愿者等工作,用实践来夯实自己的语言知识。与阿语不同,英语其实是我们学习中的老朋友。因此我采取了更主动的学习策略,比如在课外阅读英文作品、结交语伴,从而让英语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田野调查经历坚定专业选择信心

社会实践给了我更多走出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拥抱社会的机会。2017年我做了“渔光曲”项目,我们一行六人来自三个学院五个专业,走遍了宁波象山的各个角落,拜访石浦文化馆、东门渔文化艺术村等地,采访了近20位文化传承人,最终形成了这部展示渔生活、追寻渔文化的纪录片。

2018年的“乡村青年”项目关注的是在城市洪流中选择逆行,来到乡村发展的大学毕业生。《云间路》纪录片记录了上外学姐在云南支教两年的经历,及其与当地学生的双向体悟。

“(云南的)云会给你一种真的很温暖、很踏实的感觉。它像一种暖流把你包裹起来一样,虽然它距离你很远。

那种很平凡、非常平凡,但是又很踏实、又很温暖的那种生活,是我之前并没有那么向往,但是真的身处这样的环境的时候,很喜欢很享受的一种状态。”

经过多次社会实践,我对于“田野调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执迷。我发现,通过走入田野,我得以亲近地方、群体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现象。但与此同时,我也深感自己理论知识的欠缺。因此,我决定在硕士阶段选择社会人类学专业,以系统学习人类学的专业知识与研究方法,从而投入到真正的“田野调查”与社会研究当中。

其实我的经历并非“青云直上”,只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往复前行,回望过去,教训远比经验多得多,撰此文与诸君共勉,祝愿各位一直在去往诗和远方的路上。


责任编辑: 陆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