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改革、强师资、勇创新,打造“大思政课”的“上海样本”
上海教育新闻网 程媛媛 2024-03-18 10:51:01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五年来,上海全面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探寻提高思政课吸引力的路径,持续推进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带着热气”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打造高校“大思政课”的“上海样本”。
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人数五年增长近50%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在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方面,经过近五年建设,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显著增长,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人数与2019年相比增长近50%。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推出。
一方面,上海重点指导推动有关高校探索相关学科优秀教师、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转任专职思政课教师长效机制。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出台教职工转岗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具体实施办法,推动中共党史专业教师转任至马克思主义学院。
另一方面,上海实施“引智讲学计划”,充实思政课兼职教师队伍。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思政课兼职教师制度,邀请党校、社科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研制领导干部上讲台课程需求侧清单,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授思政课。
同时建设“大思政课”兼职教师库。汇聚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上海杰出人才、青年典型等先进典型,以及红色场馆讲解员、青年讲师、志愿者,形成持续性参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长效机制。
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 提升队伍素质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何亲?为何信?为此,上海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近年来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结构、素质显著优化,高学历、年轻化已成为新态,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
上海建立了市、区、校三级备课体系,常态化开展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突出实践导向,支持思政课教师在国内进行考察调研。支持思政课教师实地了解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
例如,以“信仰之路”为主题,打造“行走的课堂”,每年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分赴10个左右省市开展主题实践研修;组织1000支主题实践小分队,由思政课教师带队,分赴全国各地开展实践调研。先后在新疆、福建、河北等地,设立了10个上海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在上海挂牌了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洋山深水港、中国商飞等“家门口社会实践研修基地”。
上海还实施了“实践熔炉”成长计划,选派思政课骨干教师赴党政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开阔眼界,历练成长。同时建设了思政课教师“学分银行”,实施思政课教师研修培训“学分银行”式管理。采取思政课教师教学大比武、建设思政课教师名师工作室等举措,使更多的思政课堂“活起来”,并打造上海思政课教师的“名师孵化器”“青椒蓄水池”。
目前,在复旦大学李冉工作室、上海交通大学施索华工作室、华东师范大学王建新工作室3个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领衔下,上海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形成雁群效应,呈现出“3+25+N”的量级增长。
立体建构思政课程体系 不断提高课程吸引力
有了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上海进一步立体建构课程体系,积极探寻提高思政课吸引力的路径。近年来,思政课改革试点项目成为上海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孵化器,对培养一批创新教学方法的优秀教师典型和教学团队,切实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上海下一阶段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重要实践探索意义。
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围绕科学家精神融入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华东理工大学围绕数字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有效衔接的混合式教学进行新探索。上海戏剧学院聚焦“大思政课”格局,围绕戏剧和思政有机结合开展《戏剧背后的思政密码——短视频教学项目探索》项目。
经过探索实践,上海逐步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专论课、个论课,建设“实景课堂”“行走的课堂”等实践课,融入课程育人体系,形成“圈层式”的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学段特征设置课程,面向小学、初中、高中,分类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活动、导学、导读课程,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方面,上海实现三年三跨越:2019年秋季学期,上海以全市15家示范马院为试点,在全国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2021年全市公办本科高校全覆盖开课,2022年秋季学期起,上海实现全市高校本专科生全覆盖开设。
推动全市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全覆盖开设“中国系列”课程,目前已建成“治国理政”“大国方略”“中国智慧”等107门课程,组织出版《绿色中国》《锦绣中国》等12本“中国系列”丛书,支持建设在线精品课程,形成“一校一品牌”的生动局面。推动“中国系列”课程向中小学延伸,全市16个区全覆盖开设课程,培育100门中小幼“中国系列”课程,加快形成“一区一特色”。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
2019年起,上海先后实施课程思政建设领航计划、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通过每轮2-3年支持,不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思政这一关键环节。通过最近两轮支持建设,课程思政领航计划支持建设领航学校10所、领航学院20个,使课程思政改革在高校二级学院层面扎根。遴选上海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6个、示范课程507门、教学名师117名、课程示范团队325个,目前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遴选已全面启动。遴选“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100门,将课程思政深化到课堂的微观层面。
过去几年,上海陆续对全市500多位高校二级学院院长进行了课程思政培训,通过院长培训,很好地推动了课程思政理念在专业教师中的推进。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全市共推选229门课程进入市级展示,将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落脚到课程,反映到课堂,体现到质量,取得了预期成效。
2023年,上海实施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开展上海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展示、示范项目建设、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建设、学术交流、骨干教师研修、大调研6项活动,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并展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助力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切实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上海还成立“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在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10所高校布点建设分中心,举办10余场高水平理论研讨会,着力打造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学术交流、信息共享平台,为思政课建设提供资源支撑。未来,上海课程思政建设将继续推进,构建以第一课堂课程教学为核心、以第二课堂思辨实践为拓展、以学科文化环境浸润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协同建设、专业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
在“大思政课”探索的“上海样本”中,要让思政教育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充满每间教室,产生盐溶于汤、润物无声的育人实效,引领大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记者 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