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举措

松江:深化“三全育人”,构建“大思政课”新形态

上海教育新闻网   松江教育   2024-03-18 11:18:53

松江古称华亭,别称云间,位于上海西南门户,集古松江和广富林遗址文化之灵气,为松江教育“养正达人”积累了厚实的文化底蕴。松江教育聚焦学生德性成长,紧紧依托松江大学城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创造的红利,聚焦学生德性成长,丰富“养正达人”德育框架,着力破解大中小学一体化和“大思政课”建设存在的瓶颈短板,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积极探索“大思政课”重点试验区建设。

a62072e9fcc99425c810d41ec16efb8.jpg

着力课程建设,破解课程育人一体化瓶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学生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松江区秉持“养正达人”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构建开放多元的“大思政课”课程体系:

5ac0b47a0a680ccb33fb2e6c0bf556c.jpg

建强关键课程,学段衔接螺旋上升。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为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引领各学段思政课“守好一段渠 种好责任田”,松江区在区域层面积极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实践研究,三年内共举办近20场大中小一体化教学研讨课程教学,实现“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各学段共同围绕主题坚持通过课堂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用深厚的家国情怀引领学生成长、用博大的仁爱情怀滋润学生心灵、用执着的传道情怀启迪学生智慧。大中小一体化教学研讨不仅关注“是什么”,还深入剖析“为什么”和“怎么做”,各学段的思维含量也在层层递进、螺旋上升,进而解释和呈现“大思政课一体化”。2023年在东华大学、松外小学部、云间中学、东华附校分别开展了大中小学一体化主题教育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带领所有思政课教师“守好一段渠 种好责任田”,做好各学段接续工作,进而更好地开展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堂教学。

深化德润课堂,融入教学全过程。松江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深化学科德育建设,将“大思政课”要求融入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各学校通过项目化学习、跨学科教学、开展综合活动等方式,落实学科思政德润课堂。①截至2023年已出版《德润课堂》4册,2023年出版《德润课堂——中华传统古诗文德育精品案例集》同时通过线上呈现相应案例课堂实录,为老师们开展学科德育课堂实践提供了更多借鉴。②东华附校将小学《自然》学科与美术、道法等跨学科联动,通过项目化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植物之美、自然之美,加深了热爱自然的情感,加强自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③松江一中实施“走向希望的田野”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深学生对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理解,增强使命感、责任感。④三新东校师生们将音乐剧的“创、编、排、演”等元素融入到各学科之中,2007年至今已推出10部原创爱国主义音乐剧,唱响爱国情报国志。⑤泗泾五小在中秋节邀请学校25名朝鲜族学生以及全国各民族学生和各班优秀学生代表一起参与制作朝鲜族的服饰、饮食、奶茶、月饼等。各民族学生齐聚校园,同杯共饮团圆月,现场其乐融融,节日氛围浓厚。松江的学科思政在课堂、在田间、在舞台、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活动空间展开。

立足高校资源,打造联盟课程群。松江区立足区域高校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了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已由最初的8个扩大为现今的14个。以大学附校为牵头单位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依托高校和基础教育思政骨干队伍,通过校际合作着力建设“一联盟一精品”课程群,各牵头学校在联盟大学马院的指导下,重点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四史”等设定课程模块,在同盟校内部高校课程资源,逐步辐射全区。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校本孵化为目标、以育人为导向、以师资培训为手段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整体结构已在初步形成。根据《松江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各联盟牵头学校在大学马院的指导下,打造一门精品课程,同盟校内部共享,逐步辐射全区,提高大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上外松外传承上外“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精神,形成“中国心·民族情·世界路”精品课程。华政附校以“明德崇法”为课程目标之一,“晓法讲堂 律政先锋”已形成特色课程。上经贸大附校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已经开发形成了四大经贸文化系列课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合作指导的佘外实验学校“铸魂育人”国防课程广受师生欢迎。松江区畅通对接机制,实现基础教育学校和高校的广泛互动。在云间“三心”课后服务升级版中,以“做精做强‘大思政’”“大学附校互助双赢”等为突破点,进一步升级课后服务品质。区内中小学则以实践基地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就业岗位等回馈大学,完善可持续的双赢机制。

b17bad818717fa8ac840edd18b7c55a.jpg

深入馆校合作,开发特色研学课程。松江地域文化底蕴深厚,场馆资源丰富,围绕“科创、人文、生态”三大主题,结合各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由区人民政府牵头,区文旅局、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局和教育学院共同参与,确保了“上海之根·行走松江”馆校合作研学课程开发顺利推进、有效实施,20个经典案例已编撰成册全区共享。松江已建成的10个“三全育人”校外思政教育基地,16个研学旅行基地,22个劳动教育基地,98个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张开双臂迎接了一批又一批云间学子,实现在不同学段、不同年龄的孩子能够基于不同层级的研学目标进行研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展示馆、来伊份零食博物馆、松江布展示馆、仓城张氏米行、杜氏雕花楼、马相伯故居等一个红色研学基地、各类劳动教育基地张开双臂迎接了一批又一批云间学子,让学生在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双眼探寻奥秘,用双耳倾听故事,用心灵感悟生命,感受“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感知鲜活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松江实践。经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已着手新一批大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的遴选,构建松江“大思政课”建设的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

“走·看”系列。上经贸大附校在上经贸大师生的带领下长期坚持开展暑期“走·看”系列研学活动。①“行走中看变化、去感受,学习二十大精神”。队员们通过人物采访、走访历史博物馆等方式了解新时代十年家乡有了哪些变化,感受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巨大进步,提升民族自豪感。活动让队员们更加坚定信念,在党的带领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努力奋斗。②“行走中做调查、探未来,提升育人实效”。同学们在大学生志愿辅导员的指导下,队员们通过查找资料和实地走访考察,从G60科创走廊的建设发展看松江的创新之变,从有轨电车的建设发展看松江交通之变,从泖港镇黄桥村的发展看松江农村之变,从松江党建服务中心,探寻城市发展中的变与不变。除了走访调查,队员们还对家乡未来十年的发展做出预测,让队员们认识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勇往直前,勇于担当。活动被新民晚报、搜狐新闻、腾讯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

行走松江系列。 2023年暑期,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成为了青少年喜爱的大热门。在全员导师制背景下,民乐学校以这部热门电影为切入口设计开学系列课程,共同上好“大思政”跨学科主题育人课。同学们来到广富林遗址公园开展“身边的唐风建筑”主题行走课程,寻觅唐朝建筑的眉目与气韵,领略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美学魅力。泖港学校坚持四年组织五年级学生走上从学校到浦江之首的“长征路”。在这个行走的思政课堂上,同学们不仅重温了长征精神,更是将浦江之首地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是通过行走对乡村振兴有了切实的体会。

深化“三全育人”,探索协同育人一体化机制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松江区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整合全区资源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积极探索协同一体的“大思政课”建设机制,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同向发力,形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巨大合力。

建设院校联盟,探索大中小协同育人。立足区域高校资源建立的大中小一体化联盟以“1+1+1+N”的模式,聚点成线,形成以项目为枢纽的紧密型合作模式。2023年3月16日,“学思践悟二十大 思政铸魂育新人——松江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推进展示活动”在东华大学线上线下举行,标志着松江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工作迈入3.0时代。2023年11月20日承办“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中小学思政课内涵建设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多地的专家、教师代表,中小学校长围绕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成果、问题挑战、建议展望等展开充分交流。区教育局、东华附校分别从区域和学校“大思政课”开展做交流发言。东华附校陈梅老师执教《从水清岸美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通过中国教师研修网线上直播。新华网以《专家校长在沪共话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为题进行了报道,全网阅读量达60.1万,“大思政课”重点试验区的示范效应日渐形成。

强化政治引领,贯通党团队育人链。松江区努力构建全覆盖、有侧重、螺旋上升的基础教育思政教育体系。着力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帮助青少年完成“入队、入团、入党”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松江教育工作党委着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推动“打着队旗去考察”实践活动,鼓励学校与特色教育基地相互协调、相互合作、齐心协力构筑校内外育人体系,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

松江教育工作党委注重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引导青年师生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在常规开展好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的同时,注重通过研学实践提高认识。2023年松江区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组织40位营员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红色研学实践之旅。训练营聚焦政治引领,通过生动多样、寓教于乐、深度体验的教学模式,带领营员们开展沉浸式红色研学主题学习活动,深刻领会“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为引领青年学子认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伟大精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华实高中党总支组织了部分青年师生赴河南开展“寻河洛文化 观千古遗风 承奋斗之志”暑期研学活动,师生受益良多。

“打着队旗去考察”小队寻访活动已是松江区少先队工作社会化推进主要品牌。寒暑假,云间学子组队打着队旗在松江、到上海、往全国开展寻访活动。泗泾第三小学坚持“大思政”的教育理念,从“㵘游泗泾”到“㵘游松江”“㵘游上海”,通过研学考察等项目化学习的方式,任务驱动,合作探究,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爱国信念和报国理想。队员们在行走中拓展了视野,丰富了课外知识,为上海灿烂的历史文明感到自豪,将爱乡爱国之情根植于心间。队员们“打着队旗去考察”推动了思政教育走深走实,落小落细,在实践活动中铸魂育人。

推进部门联动,探索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题召开“大思政课”工作专题推进会,协调委办局共同创建社会“思政大课堂”,担负育人职责。在松江来自公检法系统的公安干警、检察官、法官以法制副校长的身份上好开学思政第一课;退役军人事务局连续组织8期“红色铸魂 爱我国防”暑期国防教育受到欢迎,《绘说云间英烈》诵读与配音大赛,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让红色文化“声”入童心。区文明办、妇联、民政等部门积极拓展工作范围,为松江大思政课建设贡献着力量。部门联动,探索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相得益彰。

助力专业成长,强化思政课一体化专业师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松江区正着力打造优质的“大思政课”教师队伍。

探索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发展体系。一是通过思政教师全员培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2023年共组织四次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题研修活动;二是依托区域内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资源,开展系列化培训,落实全区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工作;三是优化教研机制,以重点项目为突破,推进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四是共享共建思政课教学和实践资源,构建和持续推进“一库”“两课”“三平台”的资源建设;五是探索优化“骨干带教”等培养模式。

ee1a50e005d0b3465237f65484cb506.jpg

努力挖潜壮大思政教师队伍。挖掘各学科“课程思政”内涵,推动各学科教师当好“人师”;结合主题教育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机关科室领导“当好学校思政宣传员”;少先队辅导员组成的“红领巾宣讲团”,让党史学习教育成为少先队员看得见、听得懂、感受到的鲜活故事,引导队员从小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汇聚了一批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感动松江道德模范、退伍老兵宣讲团成员等组成“大思政课”兼职教师库。2024年“劳模进校园”系列活动开启,近百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结合自身工作和成长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破解思政教师专业单一较难打动学生的难题。

探索优化“骨干带教”等培养模式。立足新开学校多、新教师多的区域实际,通过区级见习基地帮助新教师提升教育理念、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名师工作室”骨干带教培养模式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如今,松江思政教师队伍结构逐渐优化,呈现梯队式、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为区域“大思政课”建设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力量。

未来,松江将继续发挥区位优势,全面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持续统筹学校、家庭和社会育人资源,不断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进一步完善开放、融合的区域中小学“大思政课”新格局,做好“大思政课”重点试验区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图文/松江教育


责任编辑: 程媛媛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