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自习室、健身房、创新坊……上海海洋大学多举措构建学生生活“幸福圈”

上海教育新闻网   刘时玉   2025-03-07 14:48:03

“不出园区就能上自习、参加科创项目、参与学院特色文化活动、与辅导员谈心,甚至还能健身…….”3月5日,上海海洋大学学生生活园区管理委员会正式启动。上海海洋大学将聚焦新时代学生新需求,不断赋能学生生活园区,创建学生“家门口”的“幸福圈”。

04de324eef978822477e097da6d8bdc.jpg

党建引领与全员下沉

打造园区育人新格局

启动仪式上,校党委书记王宏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为学生生活园区管理委员会揭牌。据介绍,上海海洋大学在原有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基础上,进行了深度的迭代升级。此次升级聚焦于学生生活园区的功能重塑和能级提升,旨在推动学生生活园区改革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迈进。

该校党委深刻认识到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今年年初,学校迅速成立了学生生活园区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协同各部门紧密配合,成功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的高效工作格局。

在党建引领层面,上海海洋大学大力加强党建网格化、体系化建设。创新性地建立了1个党建工作站 + N个园区党支部的“1+N”党建网格阵地模式。以楼宇、园区为单位,积极鼓励成立党支部或党的建设小组,为学生党员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促使他们在园区中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红色先锋”党员队伍。

同时,上海海洋大学积极推动“党建+”品牌特色活动深度融入园区。通过开展朋辈思想引领、理论学思践悟、学业互助帮扶、生涯发展探索、文化生活共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党组织活动,将先进理念切实落到实处,逐步形成多维“党建+”品牌特色活动矩阵。这些活动不仅引导学生勇担时代责任,增强国家意识,更在潜移默化中打造出园区党建铸魂空间、服务阵地、育人平台以及示范引擎,让党建的旗帜在园区高高飘扬。

6ab7e734dd8aa79eabff63bced00a9d.jpg

此外,学校充分汇聚全员力量,全面推进领导干部、学业导师、实践导师、辅导员等多支队伍入驻学生生活园区。落地“职达”简历门诊就业指导工作站、退役军人工作站等5个园区工作站,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心理辅导等专业帮助。定期开展“校领导午餐会”“大咖恳谈会”等特色活动,不断强化学生常态化教育管理。

据了解,学业导师与实践导师入驻园区后,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定期组织开展学业指导、科创研讨等学风引领活动,让专业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辅导员入住园区宿舍,实现了辅导员育人在园区、管理在园区、协同在园区的工作模式,真正做到与学生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构建起强大的育人新矩阵“圈”,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自治共享与文化浸润

提升园区育人新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海洋大学积极探索治理转型新路径,致力于构建适应学生自主发展的新型学生园区。通过鼓励学生深度参与园区治理,成立了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并建立起完善的“社区-楼栋-单元-寝室”四级网格体系。

在此基础上,学校主动对接学生需求,精心组织开展“对AI的探讨”“海大寝室公约”“对师生关系的探讨”等一系列主题青春议事厅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成功实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学生社区的生动微实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为了更精准、高效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针对学生在兴趣爱好、学业帮扶、就业创业、心灵成长等方面的个性化需要,上海海洋大学还精心设计了“经梦工坊”“科创星期二”等一系列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园区活动,切实提升了园区活动的成效转化,让学生真正成为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受益者与推动者。

在文化浸润方面,学校将文化浸润作为学生生活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通过搭建“海洋之眼”“海洋脉动能量站”“海动力创新手工坊”“海心物语”等深受青年学生喜爱和常用的学习、生活空间,巧妙地将海洋文化元素融入园区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出无处不在的海洋文化氛围。结合学院、专业特色,落地耕读文化、海“韵”科技文化等10个工作坊,持续创新“一区一品”特色项目,全力打造园区育人品牌。

如,开展“耕读之鱼骨画”“工程元素艺术坊”“植物认领”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依托重要时间节点,在园区积极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园区植树节、劳动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据悉,上海海洋大学未来将大力推进数字赋能生活园区,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实时动态了解学生需求,精准提供服务供给;学校将在深化机制的迭代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探索将学生思政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人心的创新范式,全面提升育人工作质量,为学生成长营造更加优质的环境。

记者 刘时玉

学校供图


责任编辑: 程媛媛
举报邮箱:shedunews@126.com
举报电话:021-33393531
沪ICP备10006389号-10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374号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