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学术研讨会上,发布了新书《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四十年》
本网讯(记者 刘时玉)3月1日,“当代中国青少年保护犯罪防治学术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召开。研讨会围绕我国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防治问题进行了阶段性的历史回顾、学术总结与新征程展望。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徐建新书《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四十年》同时发布。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由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市法学会共同主办,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和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联合承办,130余位嘉宾、师生参加研讨会。
“青少年权益的保护与犯罪防治是华政的传统优势学科。”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表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老一辈学者从犯罪对策学转向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未成年人保护的新领域探索,弥补了理论研究的空白。经过艰辛探索,学校在这一领域的理论体系与专业资料、期刊建设、研究建制构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声誉。不忘来时路,本次研讨会不仅推动传承老一辈少年法学理论学者与少年司法实务专家们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也将搭建理论与实务高规格交流平台,展望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防治研究的未来方向。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表示,加强青少年司法保护,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司法机关、法学院校的职责。华东政法大学在1979年复校开始,便率先组织开展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徐建教授等在青少年犯罪的学术期刊建设、理论专著、研究规划、参与创建少年法庭与未成年人检察、少年法规、研究生招生等方面取得了七个“全国第一”的历史功绩,为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作出了开拓性、奠基性的贡献。
当天,凝结着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徐建的心血和智慧的新书《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四十年》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少年司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四十年以来的学术性总结,也是华政教师把写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动体现。
徐建介绍道,这本书前后历时 40 多年最终得以完成,党的领导贯穿始终。从事业起步到研究开展,都离不开党的直接引领,在 1979 年 58 号文件的指引下,这项探索事业得以起航。扎根中国司法实践 40 年所取得的众多成就,都被详尽记录在这本书中,这里面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和数以万计一线探索者的努力。
“在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研究方面,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其独特价值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所不具备的,且实践效果显著。期望全世界都能了解中国特色与中国贡献,也希望一代代年轻人为国家乃至国际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徐建感慨。
华东政法大学1979级校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曹建明在贺信中表示,徐建先生近80万字的大作,生动记载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党和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和防治青少年犯罪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及宝贵经验,全面阐述了徐建40年来对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学术思想和重要建议。“希望华政的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站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治理研究的最前列,进一步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有机融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悉,交流研讨和学术总结由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罗培新主持。上海市政府原副秘书长、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柴俊勇,上海海关学院原院长、教授肖建国,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首任庭长左燕,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光贤,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侯丹华,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上海市监察委员会驻上海大学监察专员周建军,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徐世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姚建龙等作交流发言。
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