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好“玩”的校园铃声 好“新”的育人方式
上海教育电视台 2025-02-17 20:00:00
铃声是校园里的一道独特风景。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到来,策划校园新铃声成为了许多学校的开学“第一课”。这些别具特色的铃声背后,蕴含着哪些育人之道呢?
在上海市杨浦区复旦科技园小学,一段段充满童趣与创意的铃声正在响起。
不同于传统的单一铃声,这里的上下课铃声、眼保健操铃、午餐铃,都是由同学们自己创作与录制。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复旦科技园小学策划推出师生版校园铃声,从铃声的风格、音效,到铃声的内容设计,学生和老师一同参与铃声的创作。
徐佳怡 杨浦区复旦科技园小学德育主任
铃声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成为了项目化学习的对象。在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音乐教师喻雯婕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就让同学们学习如何通过音乐软件编创出自己想要的铃声旋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运用到音频编辑、旋律编排等技能,同时还要考虑音效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这不仅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在实践中体会到现代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喻雯婕 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音乐教师
邀请学生和老师参与到校园铃声的创作中,让铃声不再只是单纯的时间提醒,而是成为个性与创意的延伸。记者通过走访发现,近年来沪上中小学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同时,不断为学生个性化成长“做加法”,从校园铃声的创作、校服的创新、到“AB”制午餐,课后服务、儿童友好学校的建设等等,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表达权,让他们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章”。
王枫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