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可及,上海建成四级终身教育网络
记者从2月14日举行的上海市教育大会了解到,上海已建成覆盖全市、层次清晰、融合开放的“市-区-街镇-居村委”四级终身教育网络,实现各区社区学院、老年大学和街镇社区(老年)学校全覆盖。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上海市推出“老年大学倍增计划”,各区新增一所新型老年大学,鼓励高校、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参与,有效扩大了终身教育资源的供给。
近6年来,上海全力打造各类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为终身学习赋能提质。上海开放大学“功能性、平台型”新型高校的属性不断凸显,目前已拥有开放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教育形式,其中学历教育本、专科在校生达10.86万人,累计培养毕业生65万多人;非学历教育每年线下培训规模超50万人次,线上服务达1000万人次;社区教育每年参加课程学习市民超过330万人次,参加各类活动超670万人次。上海老年大学每学期开设班级700多个,服务老年学员2.4万人次。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作为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平台,建立市民学习账户逾520万个,接入各类证书近3000种,累积学习成果条数超1亿条,为10.7万人提供了学分转换服务,终身教育“立交桥”的功能更为凸显。
上海积极推动“双元制”职工继续教育试点,探索畅通职工提升学历和技术技能的成长通道。6年来,各高校围绕三大先导产业、六大重点产业,累计开展非学历教育项目约3.9万个,参加者达558万人次,其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职工技能培训”项目数量占比70%以上。上海工匠学院成为各类工匠和一线在岗职工的重要学习阵地,工匠研修班、匠心学堂、工匠学历班等品牌项目累计培训学员超5000人次;成立民生学院,大民生专业群初具规模,形成托育、养老从业人员在职培训“上海模式”。
经过长期努力,上海终身教育已形成一系列主题鲜明、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品牌学习项目和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终身学习氛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上海市民诗歌节、上海老年教育艺术节、大学生社区创课大赛等终身学习品牌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市民终身学习数字阅读活动参与总人次达460多万;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两年来开展3.5万多场次教学活动,全国首个中老年专属学习平台“金色学堂”频道日最高收视率超100万人次;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年度开展体验活动6000余场次,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项目累计开发各类主题学习路线336条、点位近1500个。家校社协作稳步推进,上海家长学校在51个街道挂牌成立“街道(镇)工作站”,成为在社区开展家庭教育的生力军。
跨越数字鸿沟,做智慧长者
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底,上海教育资源中心为376家教育机构和平台输送教育资源超35.4万个。上海学习网作为市民终身学习的公益数字门户,累计在线课程达5054门,学习资源超过4万个,市民注册学习人数超过560万。“随申办”市民终身学习专区实现了学习活动记录采集、存储与查询及老年大学课程查询、报名等服务。
为推动终身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上海不仅举办终身教育师资专题培训、构建终身教育名师工作室、组织终身教育教学技能大赛,还在全国首推“兼职教师注册制”,鼓励教师、有经验的离退休人员、社会技能人才加入,目前注册兼职教师近9000人。同时,全市建有一支规模达6万多人的社区教育助学志愿者队伍,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助学志愿服务网络。
在国内外交流合作方面,近6年来,上海推出长三角学分银行,实现三省一市开放教育学习成果的互联互认。上海持续担任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可持续发展教育集群的牵头城市,拓展海外汉语学习中心建设,2021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奖”。
(图片均由上海市教育新闻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