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的适应不必急于一时,家长要做孩子的“好队友”而不是“严管家”
“又要开学了,学习挺辛苦的”“又要每天做作业了,隔段时间还要做练习卷”……有些学生对惬意随性的假期生活依依不舍,想到新学期紧凑规律的学习生活有些失落、抵触。2月17日就开学了,生活作息如何尽快调整?学习状态怎样快速恢复?退缩心理如何自主调节?
上海市江宁学校心理教师齐越说,开学前的适应不必急于一时,家长要做孩子的“好队友”而不是“严管家”。
从假期到开学的过渡,其实是一个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变,既然节律、内容均有不同,出现不适应或者需要时间适应也是正常现象。家长和孩子不用总想着一键还原,而是早早做好准备,启动各项适应步骤,把握好节奏,落实好行动,实现开学前的平稳过渡。
有的同学对新学期学习生活可能有些消极感受,大大弱化了学习动力,想到的都是自己的付出,忽略的却是未来的收获。“这种观点要及时停止,对于新学期新旅程,踏踏实实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就是迈出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于成长中的挑战,千万别夸大,心中不慌,才能游刃有余。”齐越说。
还有的同学害怕面对新学期的学业任务,担心达不到自己的期待,情绪紧张,行动拖延,晚上睡不好,白天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其实,轻轻拥抱那些紧张情绪,允许自己的小拖延,告诉自己“慢慢来,我很好、我很棒、我可以!”,让自己每天的状态比前一天好一点,压力小一些,憧憬多一点,再畅想一下新学期想要完成的目标,从而带来学习的信心和愉悦的好心情。
对家长们来说,更要先静下心,陪伴孩子一起从作息调整开始,启动家庭适应模式,了解孩子的适应困难,倾听他们的担忧与沮丧,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孩子们点滴的适应与成长,让他们在鼓励与支持的家庭氛围中迎接新学期。
面对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晋元高级中学心理老师张文渊建议,一方面,及时切换频道,积极收心,逐渐减少电子娱乐时间;另一方面,做有益身心的活动来转移注意力,比如:弹琴、唱歌、画画、看书、运动等,丰富休闲生活,学会接纳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