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6个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2月14日,上海市教育大会举行。记者从大会了解到,上海综合施策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五个新城累计高标准新建、高起点办学近8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去年有6个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上海在基础教育领域持续深化改革,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切实满足从“有学上”向“上好学”“学得好”转变的美好愿望,让一流的教育成就一流城市。
2022年3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1+2”文件,构建起“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多方参与、全员育人”的治理格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大中小思政一体化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和学科德育,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机制,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洵阳路小学学生在校园新建的“寻阳号”上
上海不断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小学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全面铺开,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强高质量作业体系建设,提高课后服务质量,颁布全国首部校外实践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统整各类社会资源,促进教育生态向好发展。
在优化招生入学方面,上海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深化“教育入学一件事”改革,为同一家庭多孩同校就读创造条件;高中阶段招生计划持续增加,名额分配计划不断优化。建立纵向贯通学段、横向涵盖学生综合素质、统筹学校教育质量和区域教育环境质量的立体化评价体系。迭代升级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绿色指标”3.0版,推进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工作。
依托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上海深入实施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努力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上海在全国率先实现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立法,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3%,开设托班的幼儿园占比达80%。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学生在航海创新实验室体验海上模拟驾驶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成效显著。上海连续实施两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142所郊区学校取得明显成效,第三轮结对将覆盖67所郊区校,紧密型学区集团达到148个;市级新优质项目学校已增至162所;通过“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推动两轮207所学校提质办学。面向乡村小规模和寄宿制学校,开展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优化小班化教学。同时,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培育90余所市区两级特色项目学校,评估命名20所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涵盖人文、科技、语言、艺术、理工、金融等特色领域。
深化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上海率先成立省级自闭症儿童教育指导中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自闭症儿童特教学校,率先在省级层面发布“基础教育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指南”,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和专职特教教师配备率明显提升。
在中小学软硬件建设方面,2022年以来,上海重点开展了厕所改造、无障碍设施建设、普通教室空调安装和跨学科学习空间建设。建立骨干教师、乡村教师激励制度,加大优秀师资交流轮岗力度,实施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和各类教师梯队培养计划。聚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学方式变革,数字资源实现所有学科全覆盖,率先将“人工智能基础”定为地方课程。
“强校工程”导师团在颛桥中学指导工作
图片均由上海市教育新闻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