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勇当全国教育改革探路者,上海加快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城市教育

劳动观察     2025-02-14 17:00:00

图为嘉定区通过“雁阵发展”项目打造园长、骨干教师和新教师队伍建设。上海教委供图

上海加快发展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

2018年9月,新时代以来的首次全国教育大会召开;2024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又一次召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上海以创建教育综合改革国家示范区和实施“一市两校”教育综合改革、“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大思政课”综合改革、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等重大试点为契机,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为全国试制度、测压力、探新路,加快发展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

优质教育资源多元供给更加充分

数据显示,上海在促进托幼一体化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全市托额供给量超过10万,幼儿园开设托班占80%,社区托育“宝宝屋”基本实现街镇全覆盖,保教和看护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义务教育毛入学率和巩固率、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等指标均接近100%。全面落实“5+2”和“作业辅导+素质活动”相结合的校内课后服务。推行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两轮“五项标准”,实施学区集团高质量发展、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新优质学校建设、城乡学校携手共进等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组合拳”,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流动实现常态化,数智赋能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扩容。高职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在校生规模由2018年的13.43万人、38.35万人、14.41万人、3.47万人,增至2024年的14.76万人、43.97万人、20.67万人和6.25万人,增幅分别为9.90%、14.65%、43.44%和80.12%,新增6所服务区域和行业的新型高职和1所职业本科。每年培养1.9万名学生成为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每年提供100万人次技术技能人才鉴定和培训。

终身教育泛在可及。打造以上海开放大学为枢纽、高校和职业学校深度参与的开放办学格局,拓宽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应用领域并辐射长三角地区。分类举办“少而精”的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探索构建具有上海特色的“双元制”职工继续教育模式。

服务国家战略和城市所需更加有力

上海树牢“教”为“科”服务、为“产”育人理念,全面提高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级。

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接续开展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创新策源能力提升计划等重点建设,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一个《意见》+十大专项计划”。研究生学位授权高校增至30所,其中博士高校24所、硕士高校6所。15所高校、64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上海高校进入ESI前1%、前1‰、前1‱的学科数由2018年的87个、10个、1个,增至2024年的186个、39个、3个,增幅分别为113.8%、290%和200%。

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出台高校招生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基础学科和急需领域培养规模,调控艺术、管理、法学和部分外语类培养规模,理工农医类本专科招生规模稳步增长,增量计划重点投向基础理科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以及城市运行、重要民生领域相关高职专科专业。中高、中本、高本贯通、“五年一贯制”专业点分别增至205个、76个、46个、65个,中职贯通培养专业点占比达40%,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持续健全。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持续保持全国领先。

提升高校创新策源能力。上海高校每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大奖”约占全国高校10%、全市60%,在国际顶刊发表论文数约占全市65%。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更加彰显

上海树牢“强教必先强师”理念,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打造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四有”好教师队伍。

优化提升队伍结构质量。小学、初中、高中、高校专任教师由2018年的5.68万人、4.10万人、1.84万人和4.46万人,增至2024年的6.78万人、5.04万人、2.27万人和5.31万人,增幅分别为19.37%、22.93%、23.37%和19.06%,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持续优化。集聚一支由119名“两院”院士和3800余名国家级人才领衔的高校教师队伍。

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各学段教师绩效工资水平保持合理比例。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制度,鼓励行业企业在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时“教师优先”。


责任编辑: 陆芸
举报邮箱:shedunews@126.com
举报电话:021-33393531
沪ICP备10006389号-10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374号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