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 满足人民期待 成就一流城市 支撑强国建设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多年来,上海把基础教育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持续深化改革,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切实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向“上好学”“学得好”转变的美好愿望,让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为教育强国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今天的“六年来上海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我们一起来关注基础教育如何实现扩优提质。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上海依托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立足基础教育各学段多样化特征,深入实施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久久为功。
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面向“最柔软的群体”,上海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立法,持续抬高幼儿园办园质量底部。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3%,开设托班的幼儿园占比80%,幼儿园教师接受专业教育的比例为98%。高质量幼儿园建设全面推进,师幼互动、科学保教、幼小衔接和户外两小时活动等实施质量不断提升。
宋青 上海市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则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基石。为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差距,稳步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上海连续实施两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142所郊区学校取得明显成效,第三轮结对将覆盖67所郊区校,紧密型学区集团达到148个。2024年,黄浦、长宁、普陀等六个区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根据《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市级新优质项目学校已增至162所,原本普普通通的公办学校“脱胎换骨”变了模样,为上海基础教育亮出了一张张具有影响力的新名片。
朱乃楣 上海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党支部书记 校长
曾几何时,公办初中被视作薄弱“小蛮腰”,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短板。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上海实施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推动两轮207所学校提质办学,持续做强“腰部”,让学生和家长对家门口的公办初中有了更多信心。
李卫军 上海市闵行区颛桥中学校长
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高中是基础教育的完成阶段,也是迈向高等教育的前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多年来,上海坚持办好各类高中,持续开展课程实施监测与发展性督导,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引导高中学校不断寻求内涵突破。已实施两轮“特色普通高中三年行动计划”,共培育90余所市区两级项目学校,带动全市30%的高中特色办学,评估命名20所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涵盖人文、科技、语言、艺术、理工、金融等多个领域,普通高中教育由分层发展,逐步向分层与分类相结合的格局转变。
杨琳 上海市曹杨中学校长
改革创新夯实教育强国建设基点
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改革创新始终是最大的动力源泉。上海抓牢基础建设、师资队伍、数字赋能、对外开放等关键创新环节发力,不断夯实基点,完善教育综合治理体系。特别是应对新科技浪潮,上海聚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优化“空中课堂”“名师面对面”资源建设,35所整体试验样板校建设取得成效,教育数字化应用指数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同时,率先将“人工智能基础”定为地方课程,不断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学习需要,扩大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覆盖面。
胡全斌 上海市宝山区共富实验学校校长
新征程上,上海将牢牢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坚持守正创新、干字当头,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努力为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作出“上海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