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上海学子“花式”玩法填满寒假

上海教育     2025-02-11 14:07:51

沪上学子的2025寒假,格外精彩!在非遗体验里感受文化魅力,于亲子运动中强健体魄、增进亲情,还能通过志愿服务为社区带来暖意和年味......快来看看吧!

非遗年味浓,文化韵无穷

长宁区适存小学学生们在天山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体验拓片工艺

长宁区适存小学的学生们来到海派砚雕非遗传承人吴宝平的工作室学习拓片工艺,感受非遗魅力,学习工匠精神。学生们认真倾听讲解,手持鬃刷、拓包,从瓦当纹理中汲取古韵,将龙、虎等吉祥纹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通过活动传承非遗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普陀区曹杨新村第六小学学子体验中国鼓文化

普陀区曹杨新村第六小学组织学生来到宝山区民间艺术博物馆参观学习。孩子们被精美的剪纸、生动的木雕、绚丽的农民画等民间艺术品所吸引。大家尝试制作中国结,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对民间艺术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金蛇迎春•品国风之美”亲子迎新喜乐会现场,静安学子展示国粹戏剧

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了一场“金蛇迎春•品国风之美”亲子迎新喜乐会活动,社区亲子家庭齐聚一堂,共赴这场非遗与国风的盛宴,提前感受浓浓中国年味。活动中,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体验,了解簪花、金箔画、云肩等中华非遗技艺并亲手制作,感受传统美学魅力。来自静安区朝阳中学、万航渡路小学、一师附小和永和小学的同学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打花棍、国粹戏剧、花样跳绳等快闪表演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让国粹艺术在新春节日里绽放光彩。

参与民族文化手工体验活动的闵行学子展示自己的作品

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巳巳如意 快乐成长”闵行区学生寒假迎新活动,共吸引了500余名闵行学子共同参与。浓浓的年味氛围、缤纷的多样体验,让同学们流连忘返。其中,民族文化手工体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新春灯笼喜庆的色彩与精美的纹样,让学生感受春节的热闹与文化底蕴;螺钿胸针以斑斓贝壳镶嵌,展现传统工艺之美;锦绣冰箱贴将传统锦织工艺与现代物件结合,创意十足;还有传统剪纸,剪刀下的窗花缤纷绚丽。这些精彩的体验项目,让同学们在欢乐体验中,厚植文化自信,收获成长和快乐。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宝山潜溪学校学生们展示手写福字、春联,共祝新年福气满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宝山潜溪学校的“小先生们”走进社区,提起毛笔,在红纸上挥洒自如,一笔一画间,不仅是文字,更是情感的倾注、历史的沉淀、文化的传承。他们还拿起各式工具,精心挑选着心仪的图案,满怀期待地开启了自己的拓印之旅。他们细心铺展纸张,轻蘸颜料,小心翼翼地进行捶拓,一幅幅充满创意的新春贴画被精心拓印完成。

新春活力满,志愿服务暖

上海市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学子和家人在假期中趣味运动

上海市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学子们积极投身于一系列多姿多彩、精彩纷呈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仅享受了假期的悠闲时光,更在运动中保持了活力,强健了体魄,让这个春节收获运动带来的“多巴胺”盛宴。

杨浦区杭州路第一小学的同学们积极参与体验活动

杨浦区杭州路第一小学开展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挑战的创新素养体验活动。活动现场宛如一个创意集市,吸引了爱运动、爱创意的孩子们欢聚在这里。飞盘体验区里,孩子们在飞盘教练的指导下投掷、接盘、跑动,色彩斑斓的飞盘在空中划过,宛如孩子们的七彩梦想;腰旗橄榄球体验区里,孩子们在奔跑、传球、扯旗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与爆发力,更体会到了团队战术配合的精妙之处;人工智能体验课程中,孩子们了解智能机器人从入门到进阶所需的知识与原理,更能学习图形化编程软件的使用,锻炼编程思维,实现更多创意。活力无限、充满创意的创新素养体验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也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创新的种子。

嘉定区第一中学的同学们帮助社区出黑板报

嘉定区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前往菊园新区12个社区,集体进行了社区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来到社区,他们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和学科知识,给社区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有的化身“小老师”,给老年人、小朋友们“开讲”社区讲堂,普及新年习俗;有的化身“清洁大师”,将卫生死角打扫得清爽整洁;有的化身“总导演”,组织社区新春联欢会的彩排;还有的学生发挥特长,出黑板报、书写春联......

金山区高新区社区学校举行“我和爷爷奶奶聊书法”代际书法沙龙

金山区高新区社区学校举行“我和爷爷奶奶聊书法”代际书法沙龙,通过参观书法馆、学习“福”字书写等,搭建起祖孙间的沟通桥梁。学校还携同金水湖实验学校及上海体育大学空竹社、石化空竹团举办“趣玩空竹”活动,孩子们在欢乐中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祖孙情谊也在活动中不断升温。

责任编辑: 程媛媛
举报邮箱:shedunews@126.com
举报电话:021-33393531
沪ICP备10006389号-10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374号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