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旭华路”上、纪念碑前,上海交大师生献花缅怀黄旭华学长

上海教育新闻网   程媛媛   2025-02-08 22:26:37

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2月8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在徐汇校区山茶社纪念碑处举行追思活动,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黄旭华学长。交大师生和市民们从各处来到这里,默哀鞠躬敬献鲜花,深情表达哀思。

096fa0582d3c9b23cc960186015d6e9.jpg

记者在现场看到,纪念碑上方挂着一面印有黄老形象的横幅,上面写着“誓做惊天动地事,甘当隐姓埋名人”,这也正是这位“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隐姓埋名三十载,倾毕生心血铸就大国重器的科学家精神的真实写照。

aa6c54e5b640e8c1cc433f3b7e07678.jpg

交通大学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徐汇校园,承载着黄旭华大学时代的美好记忆。大一、大二期间,黄旭华居住在“新中院”宿舍,大三在“上院”,大四时移居到“执信西斋”。大学期间,黄旭华参加了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他和伙伴们通过这个阵地演出了大量蕴含进步思想的剧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黄旭华成为“山茶社”后期的负责人,也逐渐在思想上成长,成为地下党培养的进步青年。1949年4月,黄旭华在交大校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0e3db0bb9c4ea795f5ae4b61a9688ed.jpg

在上海交通大学,黄旭华学长“推开椅子”的故事一直是师生们心目中的美谈。2016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纪念建校120周年大会现场,黄旭华作为校友代表发言,年届九旬的他轻轻推开学校为他准备的座椅,坚持站立着向大家讲述心中的“交大精神”。当黄旭华以颤抖而坚决的语调说出“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时,全场掌声雷动。

当时就坐在黄老身后的大一新生舒天楚亲眼目睹了老人推开椅子这一幕。当时的她是作为校庆大会志愿者在现场,而九年后的她已成为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的一名思政教师。在追思活动现场,她回忆起当年的那一幕:“当时黄老已经90岁高龄了,头发花白,走上讲台时颤颤巍巍的。但他坚持站着完成了十五六分钟的发言。从我的视角能看到,黄老站立时两腿有些发颤,让我很受触动。现在,我也会在思政课堂上,给学生讲述黄老的精神事迹,包括这段‘推开椅子’的故事。”

766eea5d29cbd5c880bc65fd61a3287.jpg

b97f8a41cdcb2e23128b18f1969a8bc.jpg

2月7日,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木兰船建大楼前已经举行了一场追思活动。“我们永远怀念您,敬爱的黄旭华学长!”黑底白字的横幅传递着交大师生最诚挚的心声。船建大楼一楼大厅“为祖国‘深潜’——黄旭华院士专题展”前摆放着“长征一号”核潜艇模型。交大师生陆续前来献花缅怀。

2f4bb1068a7fbe6340650ab3b808113.jpg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主任薛鸿祥表示:“黄旭华学长是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隐姓埋名三十载,为祖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深刻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先生已去,精神永存!学长炽热深沉的家国情怀、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甘于奉献的品质将激励新时代的交大船海人投身伟大事业,与国同行,深耕蓝色国土, 谱写强国新篇章。”

航空航天学院2022届毕业生,2022年黄旭华奖学金获得者,现就职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的陈强表示:“黄老在交大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上‘此生属于祖国,无怨无悔’的誓言,至今仍激荡在我心中。三年前,我曾有幸获得‘黄旭华奖学金’的资助,而今也效仿黄老走上国防科研的道路,更是深知这条路的艰辛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不易。作为后辈,我定以黄老为灯塔,追随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步伐,坚定不移投身国防事业,用己身所学捍卫蓝天,制胜苍穹。黄老今虽远去,但深海静默处,精神永存;祖国长空下,薪火不熄!”

学校供图


责任编辑: 程媛媛
举报邮箱:shedunews@126.com
举报电话:021-33393531
沪ICP备10006389号-10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374号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