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发文规范 用AI写论文如何划好边界?
上海教育电视台 2024-12-13 11:05:43
随着人工智能不断更新迭代,应用场景越发多元,也在改变着教育教学的生态。日前,复旦大学出台国内高校首个专门针对AI工具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文件,明确细分“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的范围,引发了各界热议。用AI写论文在边界在哪里?AI+教育又该如何“有收有放”?一起来看。
在复旦大学此次发布的《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中,既明确提出禁止使用AI工具进行研究方案设计、创新性方法设计,禁止使用AI工具生成或改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原始数据,禁止直接使用AI工具生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正文文本、致谢或其他组成部分;同时,也有允许使用AI工具推荐统计图表类型和辅助制图,允许使用AI工具辅助程序代码编写、调试和错误排查等内容。
事实上,不仅是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也有发布AI工具的相关使用规范。而在这些规范的背后,用AI写论文的实际效果如何?记者搜索多个平台发现,类似“1天写完3万字论文”、“论文洗稿万能公式”的视频和文章比比皆是。这些视频和文章会详细介绍AI工具的使用,需求提得越详细,生成的论文质量就越高。甚至于过不了查重软件的AI检测,还可以进行“降AI”的操作。对此,不少学生表示,AI固然能够快速生成文字图片,但也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目前并不能取代人的工作。更有同学直言:“直接用AI代替我们学习,确实是应该禁止的。”
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规的出台,并不是针对AI融入教育教学的“一纸禁令”。相反,“有收有放”的规范,才能更好地赋能。特别是在本科阶段,如果学生不合理地使用AI,其实是在与成为拔尖创新人才“背道而驰”。
在明晰使用边界的同时,教育拥抱AI依然是大势所趋。不少专家和学生也谈到,希望学校能加强相关素养的培养,让对于AI的规范使用,也能够紧跟技术发展“更新迭代”。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