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蓬莱路第二小学坚持十余年举办了上千场足球联赛
“蓬超”为什么这么火
文汇报 王星 2024-12-13 11:05:43
足球是世界公认的第一运动,在增强体质之外还能磨炼意志,培养队员的拼搏意识和团队精神。
放眼沪上中小学校园,尤其是不少新建学校,拥有一片足球场不算稀奇,但细心的人会留意到,部分校园足球场的利用率并不高。除了运动会、足球赛、球队训练等“固定项目”,平日里很多绿茵场都安安静静,鲜有孩子们的冲刺、呐喊和加油声。
如何让安静的球场变得热闹,让更多学生爱上足球、享受足球、领悟足球?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用十余年来的一千多场“蓬超”联赛,给出了一个全新的答案。
从秋季开学踢到来年六一,超长赛制堪比五大联赛
“‘梅西’来啦,快换衣服热身!”周一早上7点15分,人称“三(7)班梅西”的陈佳铭和爸爸一同出现在学校的五人制足球场边。冷风中,“梅西”脱下厚棉服,身上“银河战队10号”的橙色球衣格外醒目。
另半边场地上,穿着一袭黑衣的三(6)班“闪电雷霆”队队员兴奋地围住了“伤愈复出”的头号射手刘璟轩。坏消息是,刚动完小手术的他,此次只能作为守门员出场。不过好在来了不少替补队员,其中还有一位女将。
时间到了早上7点半,随着蓬莱路二小体育学科负责人邵斌一声哨响,比赛开始。“梅西”不负众望,连入三球。眼看赢球无望,“闪电雷霆”队主教练,也就是刘璟轩的爸爸,连忙把跃跃欲试的替补队员挨个换上……20分钟战罢,输了球的“闪电雷霆”依旧雀跃,和拉拉队一一击掌。7点55分,换好校服的“梅西”和队友一起进了教学楼。而这个时间点,才是一天里正常的入校时间。
这样的早间“蓬超”联赛,在这片五人制足球场上已坚持了十余年,举办的比赛超过一千场。有人可能会问,这是什么概念?简单说,去掉寒暑假和下雨的日子,大概每年会举办100至130场球赛。
学校体育学科负责人邵斌介绍,每年“蓬超”都会从秋季新学期开学,一直踢到来年的六一儿童节。这一跨度已堪比欧洲五大联赛。
以今年为例,全校22个班,共有18支球队分两组参赛。第一阶段,18支球队每队打8场比赛。第二阶段6进4,每队要赛满5场。到了第三阶段8强战,由今年前4名和去年前4名再进行单循环,最终的前四名再决出冠亚季军。
比赛规则不断改进,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上场
在寸土寸金的黄浦区有这么一片热闹的足球场,着实令教育同行们羡慕。2012年,当这片球场刚刚铺上人工草坪时,邵斌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把场地用足、用好。
“我们也办过淘汰制的比赛,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穿上定制的球衣,可输了一场球,球队淘汰了,球衣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很多孩子说,如果能多参加点比赛就好了。”于是,“蓬超”在2013年应运而生,它和其他校园足球赛最大的不同就在赛制上:不搞淘汰赛,而是搞循环赛,让更多孩子能有上场踢球的机会。
这一点,说来简单,做到不易。“蓬超”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们既可以班级名义参赛,也可跨班、跨年级自由组队。“我们的校队规模比较大,有近百人,这些队员分散在各个年级和班级作为‘足球大使’,在他们的带动下,几乎所有班级都有自己的球队。”邵斌说。
组建队伍只是第一步。对大多数没有足球基础的孩子来说,如果比赛双方实力过于悬殊,哪怕能打多场比赛,可能也会很快丧失兴趣。因此,这些年“蓬超”的比赛规则也在不断改进。比如,球队主教练由家长担任;不允许铲球;低年级和高年级对战时可以多上场一人;胜负已定的情况下要让替补队员多上场……这一条条规则,大多是出于保护普通学生的足球兴趣而立。
“蓬超”项目逐步扩大,挖掘体育育人深层次价值
热闹运转十余年,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眼中,“蓬超”俨然已是学校最核心的体育文化。邵斌说,以前“蓬超”的积分榜、射手榜都贴在体育办公室门口。一下课,很多孩子就会兴奋地跑来看榜单更新。不少入场观赛的家长也会拿起手机为其他不在场家长“现场直播”比赛。甚至有些学生家庭的体育梦就是能在毕业前参加一次“蓬超”的总决赛。
在校方看来,让孩子们在场上尽情奔跑、拼搏,除了强健体魄,还能获得更多面的锻炼。不论寒暑,每天早起到校参赛本身就需要毅力和坚持,而在漫长的赛季里,如何面对伤病,如何兼顾学业,这些足球之外要面临的挑战对孩子来说一个不少。
有个画面让蓬莱路二小校长余祯很感触,每年的“蓬超”决赛几乎都有球员抱头痛哭,“现在的孩子缺少挫折教育,也缺少这类充满对抗的团队运动。我们想通过‘蓬超’提升孩子们的体力、视力、耐力、协作力、抗挫力,将体育深层次的育人作用挖掘出来。”
2019年,蓬莱路二小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刚结束的上海市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蓬莱路二小又取得历史性突破,摘得全市第四名。不少家长打趣说,足球文化在蓬二已“深入骨髓”。可如果有的孩子不喜欢足球怎么办?余祯笑言,学校始终坚持,不能只让喜欢足球的孩子在学校感觉很幸福。于是这些年,“蓬超”的项目也在扩大,从乒乓球到小轮车……只为让更多学生体验到竞技运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