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清华博士任上海交大博导刷屏,高校如何筑巢引凤育人才?
文汇网 吴金娇 2024-12-05 10:05:25
近期,一条“27岁清华博士任上海交大博导”的消息引发关注。不少网友好奇,他究竟何方神圣,为何年纪轻轻就能做博导?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这位90后名叫张林峰,今年6月刚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完全由国内本土培养。作为一名专攻高效人工智能(Efficient AI)研究的学者,他以主要作者身份在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与期刊上发表20余篇论文,被引用2000余次,特别是他在2019年提出的自蒸馏算法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中基础研究的发展。博士毕业后,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通过高速通道“抢”到了这位青年人才。
“在上海交大,像张林峰这样的青年老师还有很多。”在12月4日举行的上海交通大学第五届“致远”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上,上海交大人力资源处处长谷国迎介绍,上海交大通过简化校级引进流程,抢抓了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平均每年通过授权方式直接引进的青年教师近百位。
“上海交通大学在人才引进上不看帽子看里子,不唯文章唯实力,关注现在更关注未来,只要是学术科研的潜力股,能填补学科方向的‘空白区’,不管是本土培养还是海外引进,学校都十分看重,提升‘硬条件’和‘软环境’引育更多优秀学者。”
破格晋升,激励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如何理解“人才是第一资源”并将此落到实处?对此,上海交大的解法是主动出击招人才。
以往,高校人才引进程序复杂。但在上海交大,对顶尖人才建立了快速引进机制,做到随时申请、随时启动、精准引进、迅速落地。最快可在3天内组织校级评审,1周内完成所有引进程序,其他入职手续在材料齐全后最快可于2周内完成。对于对特别优秀的青年人才,可聘为思源青年学者,待遇给予进一步额外支持。谷国迎说,学校主动打破年龄、地域等局限,只为引进一批研究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优秀人才。截至目前,今年学校已举行近90场引进人才评审会。
比如,学校组建了“校长直通”的人才引育工作小组,包括樊春海、丁洪在内的教授引入学校一年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再如,对青年教师而言,“非升即走”的考核一直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上海交大建立了“思源研究院”,打造十周年的长周期聘用合同,用充足稳定的科研经费吸引人才。目前,全校通过长聘制的师资占比占全部师资的60%。
为进一步提升优秀青年教师竞争力,上海交大自2018年起,设立“优秀青年教师破格聘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即“脱颖而出”机制。学校每年上半年为青年人才额外设一次“打擂台”机会,鼓励贡献突出、潜力巨大的优秀青年教师提前晋升正高职称。据悉,该机制于2018年正式启动,2019年完善规则,截至目前已有110余位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最年轻的青年教师晋升时仅33岁。
“如何更好地评价人才、让每一位青年人才都可以找到自己发展的路径,一直是上海交通大学所思考的重要命题。”谷国迎介绍,上海交大目前有20个职称评审系列。例如,对于成果转化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以申请成果转化系列,实现晋升、发展,人才得激励的同时也极大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发展。
“软”“硬”兼施,解决青年人才后顾之忧
“引凤”的关键在于“筑巢”。谷国迎谈到,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不仅仅是待遇、经费支持、实验室等“硬”条件,还有学校管理模式、服务理念、全方位保障等“软”环境。目前,上海交大所有学院均设立人才服务专员,打造人才服务全过程保障。
蔡老师2023年5月入职上海交大。今年,他碰到棘手难题:孩子面临幼升小择校,他回国不久,在沪没有房产且孩子没有上海户籍,跨区择校难、时间紧、难度大。得知这一消息,学校人力资源处人才服务专员出动,从4月至7月,通过与上海市各个部门的密切联动,同时在子女报名、注册、登记等各个环节积极沟通协调,最终成功帮助蔡老师解决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为人才家庭解决了一大难题。目前,上海交大在子女教育、安居、医疗等多方面为青年人才提供支持。
筑巢引凤 下,一批海内外优秀人才陆续加入上海交大。校方透露,近三年学校引进的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中,来自世界排名前20的高校或学科排名前5专业的人数占比接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