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多所学校、近2000名学生参与,创新火花闪耀DI赛场
上海教育新闻网 刘时玉 2024-12-02 14:04:31
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2024-2025 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活动暨国际邀请赛于12月1日在黄浦区卢湾教育文体中心举行颁奖会。现场,青少年们在紧张的赛事中激发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思维的碰撞中收获成长,在创新舞台上大放异彩。
本届大赛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指导,青年报社、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主办,上海团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德尚研学实践研究中心、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承办。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翁铁慧,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虞丽娟,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上官剑,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徐豪,黄浦区副区长袁园,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李骏修等出席颁奖大会现场,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近2000名学生参与,首次迎来国际队伍
据了解,DI是英文“Destination Imagination”的缩写,原意是“目的地想象”,活动旨在通过团队合作,创造性地解决各种DI挑战,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本届大赛上海赛区自今年9月开启以来,共吸引了130多所学校近240支参赛队近 2000 名中小学生参赛,覆盖全市 16 个区中小学。
如,浦东新区在DI教育领域深耕多年,形成了一系列特色经验和做法。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DI活动项目总负责张文明表示,区内已经形成了从课程到竞赛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连续三年举办的DI创新思维竞赛浦东区赛,参赛学校和队伍数屡创新高。杨浦区也是组织队伍数量较多的区,杨浦区青少年科技站的屠嘉伟老师,第二年带队参赛,作为杨浦区DI区领队的他表示:“备赛过程是一个美好的经历。通过区级交流平台传播优秀经验,能号召更多学校参与到这项赛事当中来。”
比赛现场汇聚了老将、新秀和回归队伍。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时隔三年回归,副校长陈薇介绍,在没有参赛的三年里,学校一直在思考如何培养梯队,从而选拔一批小选手来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同时面向家长进行科普。学校的“鼠鼠生威”小队是挑战A技术类第一个上场的参赛队,陈薇对他们的表现非常满意,“大赛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DI不单单需要孩子们有创新思维,而且要把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落到一个点上付诸实践。”
上海金山区世外学校是今年新参赛学校,选择了挑战C艺术类赛题,创作的故事聚焦了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个社会热点问题。九年级的王若蘅表示,备赛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团队达成共识,因此只能不厌其烦地沟通交流。带队老师肖亨、陈常明也是首次带领学生参赛,有趣的赛题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感兴趣,因此活动过程都是他们自发推动的,他们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决。”
此次活动在市赛基础上增设国际邀请赛,来自得克萨斯州、密西根创意协会等组建的DI美国队选手,与上海青少年同场竞技,以增进中美青少年之间创新思维的交流与实践,助力促进民间友好和青少年友谊。活动现场,5支美国DI参赛队成为一道亮眼风景,这是DI上海市赛活动有史以来,首次迎来国际队伍的展示与交流。
一支由美国得克萨斯州六年级学生组成的队伍参加了挑战D即兴类赛题,这支队伍在去年的世界总决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并且一直在进步。德州参赛队负责人 Emily Duke看到了中国参赛队伍别出心裁的装置设计,惊叹道:“我们非常欢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有大约2200个DI团队,规模非常大,通常都是其他国家的人来美国,但这次有机会来到另一个国家是非常特别的。相信我们在这里建立的友好关系将会持续发展。”
七大团队挑战赛,新增服务学习类赛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赛事中的七类团队挑战题令人脑洞大开,新增服务学习类挑战赛题,得到了师生们的踊跃参与。如,挑战A技术类挑战“破局点”要求运用工程和策略规划等技能。挑战B科技类挑战“行星探秘”结合科学探索与戏剧艺术。挑战C艺术类挑战“大道至简”培养表演和创意技能,涉及艺术媒体和剧本创作。挑战D即兴类挑战“旅途漫漫”强调调研和故事讲述。挑战E工程类挑战“高空钢索”要求学生设计和制作工程解决方案。挑战PO服务学习类挑战“关键选择”鼓励学生解决社区问题。挑战RS明日之星挑战“一起看天气”,为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提供了简单的创意流程体验和团结合作的环境。
“这个赛题非常锻炼思维和应变能力,尽管刚接触DI,但已充满兴趣。”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七年级的忻奕帆和团队参加了挑战C艺术类赛题,他们创作了一个足球队员因穿错袜子而屡获冠军,但最终却引发意外的故事。在连续第八年带领学生来参赛的领队老师赵振华看来,挑战C艺术类赛题,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的小学组参与了挑战B科技类赛题,讲述了一支中世纪探险队利用科技“呓语”装置探秘开普勒-22b的故事。韩芮寅同学今年刚接触DI,就已经收获了跨学科合作的经验,“在备赛过程中锻炼了我们的创造力、技术设计能力以及戏剧表演技巧,在解决行星挑战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如何将科学研究转化为有趣且创新的表演内容。”
“选择即兴类挑战题是因为这个类别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大家的创意以更直观的方式体现出来。”四年级的奚雨辰是上海市杨浦区青少年科技站“旅途漫漫队”的参赛队员,与不同学校的小伙伴组队,备赛时间紧张就在放学后一起训练。这已经是第二次参赛,“DI让我认识到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小伙伴,有机会得到老师专业的指导和训练。”
不仅是一场竞赛,更见证参赛者的成长
研究生二年级的汤继灵今年重返DI赛场,但她的身份不再是选手或志愿者,而是担任“明日之星”赛题的裁判。2014年,她曾获得市赛和国赛一等奖,并赴美参加全球赛。回忆起与各地同龄人共同熬夜制作道具、修改剧本的参赛经历,至今令她津津乐道:“DI让我学会积极面对挑战。”2019年,她作为志愿者回归DI,现在她期待帮助低龄小朋友在DI比赛中获得勇气和信心。
裁判何佳倩与汤继灵有着相似的经历,更多一个“领队”身份。2012年高二的她首次触电DI,和团队伙伴一路晋级,最终获得全球赛第八的好成绩;进入大学,连续四年以志愿者身份参与DI。如今已经成为老师的她,曾带领学生参加DI大赛和其他科创赛,“或多或少受DI的影响,让我感受到科创活动对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作用。”与DI相伴的经历,让何佳倩磨练出了“方法总比困难多”“我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如今身份再次转变,成为赛场裁判,在她看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作为参赛选手收获美好体验后,希望能够支持更多人体验DI活动。”
奉贤区古华中学中学是老牌参赛学校,从2016年始开始参加DI大赛。带队老师李伟为介绍,“那年我们从一个DI小白开始参赛,获得了上海市第六名,后来每年一个台阶,到了2018年12月获得上海市第三名,并在全国赛上获得二等奖,得到全球赛的资格。”学生们也在DI大赛上勇敢表达自我,从腼腆变得越来越自信大方。
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活动不仅是一场竞技盛会,更是一个展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的平台。通过这样的活动,展现了当代青少年无限的潜力和未来的可能性。主办方表示,未来将继续以赛促学,激发青少年创新思维,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进一步深耕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全力提升青少年的核心素养。
记者 刘时玉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