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热门学科集体“降温” “冷热”切换下如何做好专业调整?
上海教育电视台 2024-08-20 10:29:10
梳理今年各地高招情况发现,不少专业正在发生着“冷热”切换。土木、金融等曾经热门的专业,或是报考人数有所减少,或是录取分数连年降低,感受着阵阵“寒意”。而以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工科专业则表现火热,成为不少考生的首选。考生和家长“用脚投票”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考虑?又会给高校的专业调整,带来哪些启示?一起来看。
在河南,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征集志愿名单,集中在土木类、建筑类等专业。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类计划余额4人,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土木类均未招满;在广东,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财经类院校的录取位次,已经连续4年下滑。与土木、金融等专业热度“降温”相对的,则是一批新工科专业受到考生青睐。比如,今年上海电力大学在上海的5个专业组投档线全线上扬。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所属的03专业组,录取位次前进774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所属的04专业组,位次上升1112名。
社会需求、就业导向,越来越成为影响专业“冷热”的关键因素,也在改变着不少高校的办学思路。比如,上海电力大学录取位次上涨的另一面,是学校近年来新办、暂停和转型优化了大量本科专业。上海电力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吴懋亮介绍:“2017年以来我们有18个专业进行了一些调整,这里面包括一些暂停招生的,也包括一些新增的,像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储能(工程) 、能源互联网(工程)等等这样的一些专业,我们就进行了一个新的设置,目前我们理工类(专业)的占比已经超过了86%,未来三年可能会达到90%左右。”
吴懋亮 上海电力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而在宏观层面上,专业动态调整也明显进入快车道。由主管部门发布的高校专业目录,早期基本上是以十年为周期进行修订更新。而在2021年之后,专业目录每年公布一次。2023年五部委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研究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董秀华说:“从总体上来讲这个调整,应该是反映了我们当前整个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基本定位的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原来我们可能更多的偏重比如说学科自身的一个知识逻辑体系,但是现在越来越强调人才培养要满足社会的需求,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董秀华 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研究员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在“更新”力度加大的同时,专家也指出,专业调整不能一哄而上,也不是一撤了之,高校更需要“摸清家底、明确赛道”。董秀华说:“要科学地理解优化和调整,这中间其实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比如说对我们既有的传统学科怎么样进行赋能,这几年提的非常热的‘四新’专业(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这其实就是赋能,当然也还有一些比如说可以通过招生计划的动态配置,比如说大年、小年或者隔年,其实这也是优化调整非常重要的一个策略 。”
专业的“冷热”切换势必会不断发生,又该如何理性对待?对此,专家也建议,相比盲目追求热门,学生更需要有发展的眼光,以专业为基础但又不要为其所限;对高校而言,则应该加强专业调整后的释疑解惑,让学生不被轻易“带偏”,减少信息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