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昆曲艺术+数字技术”人才,上海大学这个培训班开班……
上海教育新闻网 上海大学 2024-08-04 21:48:30
开班仪式现场
8月1日,上海大学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昆曲艺术数字化设计与创作人才培训”的开班仪式在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举行。
本项目总时长共90天,集中培训时间31天,旨在以技术赋能昆曲艺术的创作与传承,将传统昆曲艺术与目前影视行业的动作捕捉、三维扫描等数字技术相结合,建构昆曲艺术的数字影像资产库,培养一批“昆曲艺术+数字技术”的“两栖”紧缺型、高素质人才。
为保证本次培训的顺利开展,项目集齐全国知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创作艺术家,各大高校昆曲艺术理论研究资深专家,数字化技术及影视特效行业的高级工程师与资深从业者,培训内容从昆曲的历史、理论,到昆曲戏画、服饰、造、音乐、戏曲文化、戏曲的新媒体传播,再到动作捕捉技术、三维扫描、AI影像生成技术,以及数字影像合成、数字化录音、影视调色等等都有所涵盖,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教学理念开展昆曲艺术数字化创作人才的培训,力求推动昆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经过严格遴选及公示,共有来自全国的31名相关专业骨干学员获选。
开班合影
本次开班仪式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祝明杰主持。在致辞环节,他指出,项目依托上海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而展开,同时联袂昆曲艺术表演界、学术界的知名演员与资深学者,以及影视特效行业的高级工程师与资深从业者等精英师资力量,通过三大课程模块的设置,力求推动昆曲艺术与数字技术的“技艺融合,守正创新”,以数字影像技术、AI技术赋能昆曲创作与传承,发现数字化昆曲文本适配不同虚拟造型、数字场景的无限延展的可能,探索昆曲艺术IP的产业化新路径。祝明杰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让更多人可以成为昆曲艺术的传承者与发扬者,数字化技术的探索者与创新者,共同发掘昆曲艺术在新时代传承的新方法。
昆曲数字化项目先导片中,表演者进行身段展示与转化
上海大学科研管理部人文社科处副处长、智库管理办公室主任卢超代表上海大学指出,本项目的培训主题是戏曲艺术领域的数字化设计,最后落脚到人才的培训,正是对党的第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是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深入践行。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上海大学伟长学者齐伟表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依托于自身学科优势,打造了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本次昆曲艺术数字化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他希望,在未来的一个月,各位学员可以从昆曲出发进行深入的学习体悟,一起“身体力行”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作出贡献。
国家艺术基金上海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夏萍以全球视野为参照,指出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传统戏曲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已然成为时代所需,本次项目的开展也正是对这一趋势的顺应,昆曲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不仅是昆曲艺术传承的重要议题,也是实现昆曲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探索。
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梅兰芳纪念馆原馆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南昌大学特聘教授刘祯认为,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昆曲是优质内容、资源,成为当代解读戏曲艺术的重要维度;昆曲不仅成就了中国古典艺术,也滋补和丰富了当代艺术,并始终以鲜活姿态活跃在戏剧舞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蔡正仁从自身经历出发,谈到了昆曲艺术当代复兴成果的来之不易。蔡正仁老师抛出“为什么古老剧种需要数字化”的核心问题,通过阐述“技艺结合”的重要性,点明本次项目对于昆曲界乃至戏曲界的重要意义。蔡老师希望学员们可以努力学习,用各种知识丰富自己,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此适应现代化需求。
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李文培表示,自己见证了戏曲艺术的辉煌与变迁,也深刻体会到数字化时代为传统文化带来的无限可能。他认为,数字化技术既为昆曲艺术带来了革命性变革,又为舞台美术的精准控制提供了可能,为昆曲艺术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他希望学员们肩负起传承与创新的重任,用智慧与才华为昆曲艺术数字化发展贡献力量,努力让今后的戏曲传承不再留有遗憾。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二级教授、著名艺术理论家蓝凡指出,技术是当今时代一个重要的“创造性转化”面向,今后的艺术必然朝向“艺术+科技”综合性发展,这次项目将成为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
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戏剧戏曲学学科带头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张婷婷介绍了本次项目团队情况。她鼓励学员们突破自我,探寻新的跨专业、跨艺术、跨媒介结合方向,依靠自身智慧与才华进行传承与创新,为昆曲舞台的焕新而努力。
培训手册
学员周丽玲、罗贝贝、冷锐分别代表学界、表演界、技术业界发言,他们均对国家艺术基金委员会、上海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提供这样的学习培训机会表示感谢。
国家艺术基金督导专家、著名剧作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罗怀臻以山西戏曲石刻、陕西皮影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例,点明了数字化留存在当代的重要性。他认为,当下昆曲艺术数字化具有深刻意义,其既可以为自然人的表演提供遵法、参照,又可以成为AI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
国家艺术基金督导专家、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两次荣获中国电影最高奖“金鸡奖”影片导演滕俊杰引用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名言 “真正的艺术与技术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常常在山脚下分手,又在山顶上重逢”,点明当代数字技术的重要性,认为此次项目的开展也是对这句话的诠释。他表示,本次项目让他看到了中国戏曲在数字时代的希望,希望大家兼具信心与格局,在未来拿出满意的成果。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挂职副院长黄剑波从数字化技术的角度出发,指出数字艺术已然从一种“想象”,变成了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强调,上海电影学院戏剧戏曲学专业的师生一直在从事“技术与戏曲结合”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成果。本次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昆曲艺术数字化设计与创作人才培训”的立项与实施,将数字技术融入进昆曲的创作与传承中,使得昆曲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呈现给观众,让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再次迈向新的高度,为学界、业内深入集中学习与探讨提供了难得机遇。
彩票公益金资助一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本次“昆曲艺术数字化设计与创作人才培训”开班仪式圆满结束。在未来的一个月中,培训班将开设昆曲身段与昆曲艺术理论,身段动作捕捉数字化技术与实操,数字造型、场景、动作合成与鉴赏三个主题模块的课程,期间邀请多位昆曲艺术研究专家、青年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影视行业高级工程师、资深从业者教授理论、实践课程。
上海大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