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国9校96个作品决出4类大奖,澜湄青创赛在泰国落幕
上海教育新闻网 李怡洁 唐林焕 包蕴颖 王于晨 2024-07-15 11:55:37
本网讯 “我们相信,青年积极参与城市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够通过我们的创造力、知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带来积极的变化。”第八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简称澜湄青创赛、YICMG)闭幕式上,六国学生代表郑重宣读“澜湄青年金色倡议”,为澜湄流域的发展汇聚青年之声,现场欢呼与掌声不断。
7月12日下午,由复旦大学和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等单位主办、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承办的第八届澜湄青创赛决赛结果在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普吉校区揭晓。在决赛第二轮,围绕赛事主题“城市与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来自澜湄六国团队重组为跨国阵容,经过连续数日的创意激荡,选手们打破文化背景、专业领域的界限,以一份凝聚了青春梦想与创新精神的答卷,向世界展示了澜湄青年力量。
本届赛事共收到澜湄六国9所高校、288名学生提交的96个作品,20支团队、60位选手入围决赛,最终评选出“最有价值问题”“最有创意团队”“最佳跨国团队”和“最佳孵化方案”四类奖项。
今年的赛事中,复旦大学共有3支队伍参赛,以创新的火花,照亮澜湄地区百姓“乐业安居”的理想生活。其中,BuzzFree聚焦困扰澜湄地区的蚊媒疾病,致力于普及廉价、环保、可持续的灭蚊驱蚊方法;SilverCare是一款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家庭护理的线上客户端,根据老年人或其家人输入的地址、所需服务类型等信息,匹配合适的护理人员;RecycleWatt建立了一个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回收处理的中转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科技为垃圾收赋能,打造全新的垃圾回收模式。
“我学财经专业,通常只专注于市场,但在与泰国、越南国际事务专业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考虑不同地区人们的思维习惯,顺利地将原项目的建筑空气过滤器转换为更满足澜湄人民‘刚需’的口罩过滤器。”获得“最佳跨国团队”称号、来自广西财经学院的选手蒙诗婷说道。
同样获得“最佳跨国团队”称号的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选手UK Sophearith谈起同队选手时,眼里满是感动。“真的很高兴遇见我的两位伙伴,徐鈱皓(青海大学选手)很好相处,一直在帮助我,Ngo Thuy Linh(越南外交学院选手)也鼓励我把想法说出来。”
在决赛第二轮,原来团队的选手阵容被完全打乱,组成跨国团队,凭借新成员们的不同文化背景、专业知识,为20个项目的改善提升激发新的灵感和创意。在“澜湄咖啡屋”环节,由六国十一所高校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团,对跨国团队面对面交流指导。
跨国组队时,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2020级本科生的卢伊琳加入了关于“屋顶绿色生态化设计”的项目。“这个设计和我的专业距离非常远,同组的是来自广西和泰国的同学,最开始很迷茫,但在四轮‘澜湄咖啡屋’与各国专家交流过程中,我们的思路逐渐打开。其中两位泰国教授的商科和建筑学背景与本项目密切相关,帮助我们定位到了项目原有设计中可以提升的关键点。”
“新一代年轻人真的成长起来了,他们‘脑洞很大’,面对面交流的愿望很强烈,还会利用AI技术来辅助研发项目。”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宇表示,这届比赛有很多团队选用自然原材料、绿色资源,对环境保护、城市治理等方面提出了极富创意的想法。
“青年的可能是澜湄的潜能,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动能。”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副秘书长、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励表示,对于同一议题,选手们能从本国立场出发,阐述最紧迫的需求,这有助于选手们对整个澜湄区域、东南亚甚至全球的治理,提出更加广泛、适用性更强的解决方案。
八年来,澜湄青创赛已经从赛事本身拓展到青年交流平台、文化交流空间、高校合作网络、技术合作场域,为澜湄区域治理搭建桥梁和网络。
开幕式上,复旦大学副校长周磊指出,“创新”是澜湄青创赛的不变初心、持久导向和显著特色。“无论是人类居住区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意性方案,还是六国高校间各个方面的合作、交流,最终都离不开青年、人才的参与和贡献。”
“我坚信,将我们各国的青年聚集在一起,不仅将为该地区最为紧迫的问题带来长期解决方案,而且还将建立超越国界的宝贵友谊。”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总校长尼瓦特·基奥普拉杜布对澜湄青创赛如是评价。
借助澜湄青创赛和既有高校网络,复旦大学将依托本校和上海航天八院的科研优势,于近期发射“复旦一号·澜湄未来星”,计划面向流域高校组建联合实验室、面向流域青年开放共享实验数据和实验平台、设立流域国家来华攻读硕博奖学金等,为澜湄流域筑起一座沟通的太空桥梁,共同服务于澜湄流域高质量发展。
在五天的比赛中,除了往年的“入围方案展示”“澜湄咖啡屋”“文化之夜”等环节,本次赛事还增设了“项目路演”和“科学报告会”环节,参赛队伍既借助视频、网页、展板、实体模型等形式现场演示作品来提升互动性,又通过高端讲座、学术交流汲取灵感、学习进步,帮助作品打磨完善。
文/李怡洁 唐林焕 包蕴颖 王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