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东方英才 | 上好“有温度”的思政课、美育有传承、助力教改前行……走近这些教师人才

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2024-07-05 12:45:5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近年来,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委人才办、市人才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教卫系统充分发挥人才集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2023年,市委人才办启动实施“东方英才计划”,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聚焦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需求,聚焦基础学科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等重点领域,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在全市教卫系统遴选推荐95名教师人才入选东方英才计划教师项目,为加快建设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强战略人才自主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东方英才计划”教师项目旨在选拔培养一批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领域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在教育系统和全社会享有较高声望、师德高尚、专业学术能力精湛、育人成就突出、师生群众公认、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各类优秀教师和新时代“大先生”。今天,让我们走近首批入选“东方英才计划”教师项目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人才,感受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致敬他们躬耕教坛、求是创新、潜心育人、培根铸魂的高尚情操。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阎俊

关注“真问题”,上好“有温度”的思政课

“这是学生的关注,还是老师的关注?”这个问题常被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阎俊在教研活动中提出。从教26年来,她一直主张教学是“师生共创学习经历”,关注来自学生的“真问题”,上好“有温度”的思想政治课。《2018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曾高度评价阎俊创设的单元学习活动《重温长征精神》,认为这堂思政课在对文本、油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针对问题准确使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学习内容,有逻辑、有事实依据地表达观点或表明态度,艺术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阎俊的言传身教令学生感念。她曾经带教过的学生邀请恩师拍摄大学毕业照

联结“新资源”,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作为上海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阎俊老师带领团队参加“复旦特色”的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实践,主动联结来自不同学段、不同区域的思政课教师、不同性质、不同职责的社会组织等教研“新资源”,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激发老师们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推动多样思维和创造力的产生,让思政课教研教学在新场景中获得生长。

在郊区“强校工程”初中流动任教期间,阎俊组织初中生体验复旦附中的图书馆课程

“以案育人”,把讲好道理作为本质要求

思政课要把讲好道理作为本质要求,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注重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规律的针对性。阎俊老师领衔的杨浦区登峰计划思政课学习案例“慧”“萃”研习基地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要求,通过探索案例式与议题式教学方法的融合创新,推进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讲好道理。在2024年5月结束的“法治点亮人民城市”公开教研活动中,《从“路面整治”议政府如何提升治理效能》和《“家门口法庭”何以助力法治社会建设》两个精彩案例备受好评。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不仅凝聚了阎俊的心血,也展示了高中思政课如何借助时事资源,为学生提供角色体验的丰富学习经历,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上海市实验学校张琦

躬耕教坛守初心 精业笃行育桃李

张琦是上海市实验学校小学部主任,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28年来,她始终坚守一线教学,结合学校“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教育理念,坚持“以研究促教育、促教学”,致力于优化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路径的研究,关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培育。

张琦在“李吉林卓越教师报告会”上作主题报告

启智润心 因材施教

张琦欣赏和爱护每一个孩子,主张“爱孩子,就要给他们最好的教育”。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需求的过程中,张琦老师坚信“减负的良方不是一味降低知识难度和减少知识容量,而是优化学生的思维发展路径,有效激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她珍惜学生的天赋潜能,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并潜心钻研教材,个性化分析学情,实施因材施教,形成了注重学生知识结构优化、注重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注重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特色。与此同时,她注重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培育,从统整课程结构、变革教与学方式等方面推进教育教学整体改革。张琦老师曾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华东六省一市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等。

张琦和孩子们在一起

以研促教 不辍耕耘

张琦始终专注教育科研。她主持各级课题近20项,“优化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路径:上海市实验学校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荣获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并在“上海课改30年”成果展示邀约会上分享。她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个人著作《优化思维 激发潜能——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探索性实践》。

作为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的名师培养对象,张琦老师在不断学习、提升的同时,还成立多个名师工作室,聚焦“数智赋能,精准教学,优化思维”,带领团队教师扎根课堂探索,优化学生思维发展路径,为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助力。同时,她还代表学校与贵州丹寨的小学进行结对帮扶,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贡献力量。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门幼儿园李洁

走向幸福的教育之道

李洁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南门幼儿园老师,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她深耕学前教育一线27年,全心全意助力孩子、教师走向幸福的教育之道。她曾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一等奖、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新时代最美幼师”等殊荣,入选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宣传典型,出版专著《石榴花开慢慢红》《无为之为——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探索》等。

李洁带班日常工作实景

培根铸魂,方得始终

李洁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偶发的教育契机。国庆期间,她敏锐地发现在孩子的游戏里真实流淌着他们对祖国最真切的爱,她立即行动起来:和孩子共同观看阅兵式等微视频,感受中国的繁荣昌盛;引领家长和孩子寻找并讲述“伟人的故事”,向英雄们致敬……充分理解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和评判,顺应孩子天性和个体需求,李洁带着“护根者”的使命,润物无声地在孩子心中播下家国情怀的种子。

无为有度,方能作为

李洁秉持“向孩子学习”的精神,主张“无为之为”的教育理念。她以“无为”的状态看见孩子最本真的样子,寻找并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能量,感悟至纯至真的童趣;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顺其自然,在共情式的理解中支持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和学习;她擅长将绘本资源和音乐、社会、心理等融合,帮助孩子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独特经验,表达对事物的看法与评判,收获不同的心理体验及情感。

李洁公开教学活动现场

扎根深远,方可绽放

李洁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名师工作室、学科工作坊、公开教学、开设讲座、带教、支教等方式,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全国各地的幼儿教师传递真实、美好的教育理念。在户外游戏现场,她带着教师细腻地感知每个孩子的每个细微时刻,解读孩子情绪、行为背后的原因,思考教师的支持策略,给予孩子精神世界的关怀。


上海市静安区实验中学胡菲

美育有传承,漆语寻芳菲

作为上海市美术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静安区实验中学胡菲老师热爱美术教育,尤其是以漆艺这门非遗技艺为载体,带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她根植民族美术,坚守“立美育人”,在时代美育与传统文化间架起传承与创新的桥梁。

胡菲正在进行漆画创作

钟情艺术育人,带领学生轻舞飞扬于漆彩天地

20余年来,为了坚守成为“艺术家型”美术教师的理想,胡菲不知疲倦地扑在漆艺创作与教学研究中,经常是离校最晚的那个人,几乎没有寒暑假和节假日。她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区、市和全国各类比赛并屡创佳绩。她还通过“非遗空中课堂”展示学生风采,在更大的平台传播非遗文化,探索出一条非遗漆艺的传承创新之路。

胡菲正在对新生进行漆艺教学

关注“教科研创”,率领学员自在遨游于文化长河

胡菲率领区“515”(指教龄5-15年教师)工程美术基地学员“教科研创”同步发展,一起潜心研究民族美术语言,针对不同教师的特长,将漆艺扎染、蜡染、剪纸等民族美术资源进行整合,逐渐形成了“花型结构式”民族美育教学模式。她将《诗经》《唐诗宋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融入漆艺主题创作教学,开辟出多元融合的教学创新之路。她编写校本教材和撰写论文、专著,提升研究水平,开发漆艺网络课程,撰写专著《中学民间美术教学新探》。

创建传承队伍,引领团队追光潜行于艺术世界

她以“艺术教育名师工作室”和市非遗进校园“十佳传习基地”胡菲漆画工作室为平台,推进漆艺项目“进社区、进校园、进课堂”,构建起区域学生艺术教育的“成长链”、校际和谐合作的“管理链”、优势资源互补的“发展链”,推动中小学“艺术链”特色项目的发展。她倾尽心力培养师资,助力区内外的十余所中小学创建漆艺特色项目,开展主题漆艺教学,让民族文化瑰宝更加璀璨。

她坚信,把平凡的职业当成不平凡的事业来对待,在艺术教育的这片热土上,一颗颗曾经稚嫩的非遗漆艺的种子,一定能绘就如画般的美丽人生!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徐凯里

深耕化学教学 助力教改前行

徐凯里是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副校长,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从教2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忠诚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他如同一位稳健的舵手,深耕化学教学领域,以实践和创新为动力,助力教改不断前行。

徐凯里参加教育论坛分享经验

扎根课堂教学,追求高效创新

徐凯里致力于将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化学价值。他关注学生学习深度,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新的思想和知识批判性地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并做出决策、解决问题。同时,他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从学科核心素养到人文素养,再到哲学素养,引领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社会,学生不仅能从求真角度掌握科学知识,更能从求善、求美的角度来体验科学知识的道德价值和精神价值。他曾获市级及以上教学评比一等奖五次。

徐凯里深知科技教育对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投入大量心血,获得丰硕成果。他曾带队赴美参加第26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OM)比赛,最终荣获高中组冠军。

积极投身教改,发挥辐射作用

近年来,徐凯里积极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参与编写沪科版高中、初中化学教材、教参等,多篇论文获奖或在核心期刊发表。自2020年以来,指导参与录制60多节“空中课堂”视频课,贡献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他先后赴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等地与当地师生上课交流。他曾获上海市教学能手、市五一劳动奖章、市五四青年奖章等殊荣,入选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

徐凯里在新疆喀什授课后与同学合影

徐凯里还不遗余力地帮助其他青年教师共同成长。在人才梯队建设中,他积极带教,课堂大门始终向其他兄弟学校的青年教师敞开,通过优势互补,沟通互助,不断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提升,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积极贡献力量。


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杨玲

特色课程跨学科实施,创新人才全面培养

杨玲老师是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的生物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从教二十载,她以创建的校园有机农场课程为孵化器,立足本学科,践行跨学科,立足高中,辐射全学段,助力学生创新素养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

杨玲参加上海市教科院普教科研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

培育科学素养,创建校园有机农场课程

她十分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发现学生饱含环保热情但对常见的植物认知匮乏,她提出了建设校园有机农场的构想。她以学生素养培育的视角,设计农场课程内容、实施及评价,用跨学科的思维指导学生开展“厨余变黄金”“芳香植物‘趣’探究”“鱼菜共生系统探究”等项目研究,解决农场建设、管理和经营中的真实问题,让学生广为受益。她积累课程实施的经验,撰写《校园有机农场探索与实践》《校园有机农场创新与发展》著作并出版。

开展教学科研,跨学段辐射研究成果

她还以青浦区学校为试点,开展校园有机农场区域化建设,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的农场课程框架,并进行“初高中衔接”的科学种子培养实践,相关经验在区内外兄弟学校和外省市得到推广应用。她开展的“基于校园有机农场资源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结出硕果:以校园有机农场为例开展的“教学做合一”的跨学科教育实践成果获得2022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她领衔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相关研究成果荣获2024年青浦区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探索跨学科教育,投身创新实验室建设

杨玲以校园有机农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特色,成功入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利用先进的设备,学生进行了生物、环境科学、农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多学科的课题研究。她通过市、区两级创新实验室项目申请,建成基于物联网系统的生态数字农场和“基于‘智慧农业’的跨学科创新实验室”,实现农场学习空间重构和学生农场管理及问题探究的数据可视化,推进多学科融合。

杨老师还主动请缨,组建了学校“磨炼书院”跨学科团队,并领衔青浦区跨学科教育拔尖人才团队,培养跨学科教师,共同培育创新人才。

杨玲给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学生进行科学种子培养课程教学


素材由相关学校提供

责任编辑: 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