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出特色 “增”有实效 上海以作业赋能撬动育人方式变革
上海教育电视台 2024-06-28 10:25:17
作业是连接课堂和学生的重要桥梁。“双减”政策实施三年以来,上海各学校发挥专业化的作业管理水平,通过健全作业管理制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等举措,有效撬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临近期末,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数学学科的期末复习。和以往不同的是,同学们手中的期末复习材料源于日常的作业设计,这些作业设计需要学生们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加工、整理出一套包含课程知识点和逻辑关系的思维导图。
“双减”政策实施三年来,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教研团队采取科学的作业设计,通过重视单元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形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减负提效的作业目标。
于静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数学教师
王超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课程与教学中心主任
布置作业“精准化”,管理作业“制度化”。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设计个性化作业。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建芳说:“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明显看到了这样的变化,减掉了很多单向机械的‘短’作业、重复零散的单课时作业,而增加了一些指向综合运用、拓展实践的‘长’作业,还有可选择、有针对的个性作业,激发主动学习、深度学习的创意作业”。
王建芳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 校长
“减”有方向,“增”有质量,作业体系的新模式也构筑起了育人方式的新样态。在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九年级的同学们正在进行他们在校期间最后一场“做题、说题、理题”的“DEC”(做题、说题、理题)促学活动。
自由选择讲解题目、现场解析解题过程、分享选择原因,这样一场“DEC”促学活动,让同学们成为课堂中的“小先生”,在相互分享中,收集更多优质题目进入课后作业资源库。从前几道题才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如今一道题就能搞定,这样的创新作业形式,在让作业本“瘦身”的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以"DEC"作业形式为抓手,让同学们选择多一点、互动多一点、创新多一点。几年下来,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不断被激发,学习方式也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综合理科教研组长、化学教师王一凡说:“在经过‘双减’之后,我们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来做题、说题、理题,这样的过程中提升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和学生都减负,但是却是增效的”。
王一凡 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综合理科教研组长 化学教师
创新作业形式,让师生共同减负的同时,也让老师们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研。各学科备课组通过精心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在题量上作精减,在题型和要求上则增加选择性,并设计融入实践性,让课后作业资源更接地气。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初中拓展教研组长、数学教师游晓洁表示,“双减”后,数学组将重心放到了生活情境性问题和数学情境性问题当中,让学生能够将数学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浩军介绍,每个备课组的作业都有迭代的过程,通过吐故纳新,保证总量不变,保证题目的鲜活度,在提质的同时做到真正的减负。
游晓洁 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初中拓展教研组长 数学教师
王浩军 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党支部书记 校长
记者从上海市教委了解到,三年来,上海在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建立了作业管理办法和作业公示制度,多数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此外,上海还精心研制小学语文等8个学科段的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试行),在“控量提质”的基础上,促进学校作业增效减负。
王月芬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师教育研究部(科研部)部长
此外,上海还开展了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中小学高质量作业体系建设,通过专项课题、进校调研等方式,以72所不同办学水平的学校为基地,深化跨学科作业、差异性作业等重点难点的研究实践,探索数字化时代作业设计与实施改革的路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