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双减”三周年②|民心工程全覆盖:让课后服务成为学生成长“加油站”

上海教育新闻网   洪卫林 严旦华 刘晓晶   2024-06-26 13:30:00

编者按:打造多元辐射的科学教育“中央厨房”,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项目化学习,通过作业的改革撬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通过资源的盘活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作为全国“双减”改革试点地区,三年来,上海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主阵地作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在减负提质的同时,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强化校内校外协同发力,在“一减一加”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教育回归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双减”为学生们减出了时间,充实了成长。上海加强制度保障,全力提升课后服务育人价值,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上海在全面实施“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民心工程的基础上,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实施“5+2”(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作业辅导+素质活动”相结合的课后服务,服务对象从小学生延伸到放学后所有愿意留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生,基本实现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刘晓晶 摄)

同时,上海出台义务教育学校的课后服务经费补贴标准,不向家长收费,由财政予以保障。上海出台全国首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围绕课后服务意愿的征询、服务活动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校内管理与保障、校外资源的利用、质量保障与监控等课后服务重点环节设计了规范性标准和针对性指导意见。目前,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遍建立了作业管理办法和作业公示制度、约96%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1万多名校外科普、体育、文化等领域专业人员进校参与课后服务。

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课后服务推出健康九大类64个社团活动,寓教于乐(何思哲 摄)

在教育部公布的2023年度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实践创新典型案例中,有着40年创造教育品牌特色的静安区和田路小学榜上有名。为满足学生素养培育的个性化成长需要,学校设置“12345自主时刻活动体系”:“1”是定制“一生一课表”,由学生、教师和家长三方会谈,双向选择,产生体现课后服务参与活动的时段、类目、地点的个性课表;“2”是普及与提优两个层面,同一活动设置A班和B班,满足同一活动不同年龄、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3”是突出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实践三个目标,指向综合素养培育;“4”是组合管理、机制、环境、技术四项保障;“5”是设置视觉艺术、舞美运动、科创研究、创造劳动、学科慧创五大领域活动类别。

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将“朱泾花灯”引入课后服务,对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静安区中山北路小学通过场景转换、空间延伸,让碎片空间也能“集群成域”,释放普通教室效能,通过与外部火车头体育场共建等行动开展“场地改造升级战”,螺蛳壳里做道场,满足学生对体育类课后服务的需求。

嘉定区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确立了“为社会服务、为家庭分忧、对学生负责”的课后服务工作目标。探索课后服务不同时段各有侧重、融合共生的服务模式。学校将作业辅导纳入绿色学业质量保障体系,在保障基础的前提下,教师还根据学段特征带领学生开展了跨学科、高阶思维等拓展作业的实践,如创作校园活动明信片、设计大课间游戏场地安排等,打通课内外,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培育创新素养。

青浦区实验小学组织开展各种特色活动,让课后服务时段成为学生探索科技的新天地

在校内挖潜做好课后服务的同时,上海多个区通过校内外协同,助力课后服务优质科创资源共融共享。

长宁区少科站梳理开发了包含14个主题的22个科技类活动项目,形成了区内课后服务“送教上门”活动清单,供学校自主选择。梳理编著了《SEED科普万花筒》《SEED科学实验室》《SEED科创梦想家》三册,赠送全区中小学研究使用。“SEED”由科学(Science)、体验(Experience)、探索(Explore)、梦想(Dream)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构成,寓意播撒科学的种子。同时,通过建设青少年优秀科创成果资源库和“SEED”课程资源库等线上科创教育资源,进一步促进课后服务优质资源共融共享。

长宁区的学生们在课后服务时段积极参与趣味化学实验活动

通过项目共建,课后服务学校品牌特色日益彰显。长宁区少科站、科研院所等专业教师深入学校与教师结对,学校教师活动开发、学生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催生诸多特色项目。比如,延安实验初中的航空模型兴趣小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导师建议下,适存小学一位具有编程专长的数学教师,成功转型为专职科创辅导教师。两年来,长宁区少科站与学校联手共建区科技示范点42个,覆盖环保、AI机器人等15个科技项目,促进了课后服务品牌社团建设、教师培养与学校发展相得益彰。

上海市第五中学以项目化学习为驱动,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特色项目

作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示范校,上海市第五中学以项目化学习为驱动,从校园学习空间设计改造,到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不断提供支持。随着“双减”的深入推进,科学教育系列活动成为该校的课后服务特色项目。2024年,上海市第五中学还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开设了“工程创造营”,为学生提供深入探索科学领域的契机与平台。


文字:洪卫林 严旦华 刘晓晶

图片来源: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 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