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双减”三周年①|做强学校主阵地:作业改革撬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上海教育新闻网   洪卫林 严旦华 刘晓晶   2024-06-26 13:29:35

编者按:打造多元辐射的科学教育“中央厨房”,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项目化学习,通过作业的改革撬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通过资源的盘活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作为全国“双减”改革试点地区,三年来,上海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主阵地作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在减负提质的同时,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强化校内校外协同发力,在“一减一加”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教育回归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双减”政策实施三年来,上海坚持做强学校主阵地,通过作业的改革有效撬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健全学校作业管理制度,指导学校完善作业管理细则,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建立了作业管理办法和作业公示制度,多数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上海精心研制小学语文等8个学科段的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试行),编制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相关年级的基础性作业,供师生免费使用,收到良好反响。上海还坚持开展优秀作业案例评比,每年组织“上海市中小学单元作业设计比赛”并转化落实成果,涉及9个学科。相关作业成果在全国23个推广应用示范区进行推广,推动更多地区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

与此同时,上海开展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中小学高质量作业体系建设,通过专项课题、进校调研、专家指导等方式,以72所不同办学水平的学校为基地,建构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素养立意特征的作业体系,深化跨学科作业、差异性作业等重点难点的研究实践,加强基于学生立场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的实证研究,探索数字化时代作业设计与实施改革的路径与策略。2024年起,基地校将超过200所,扩大作业改革的实践场和成果的辐射效应。

普陀区宜川中学附属学校加强作业研究、教师注重通过作业反馈开展个性化辅导

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加强作业研究、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给作业本“瘦身”。各学科备课组精心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在题量上做精减,在题型和要求上增加选择性,在设计上体现实践性,研制形成覆盖一到九年级的课后作业资源供学生使用,“瘦身”后的作业本受到学生喜爱和欢迎。

该校九年级的孟梓菡同学说:“一天一页,轻松搞定。既有新课预习法宝,又有课后巩固复习,呈现当天课堂知识点的精华。作业量减少了,积极性反而提高了,以往我最缺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升。”

宜川中学附属学校还以“DEC作业”为抓手,突出“让学生选择多一点、互动多一点、创新多一点” 理念,践行“让校园充满生活乐趣”愿景。学校积极推进学生作业“DEC”实践,倡导“小先生角色”和“小组互助制”,定期举办学科实践展示,让学生分享“做题DO、说题Explain、理题Collate”的小妙招、小课堂、小故事,从一道题到一类题,从学科学习到跨学科主题学习,让各层次学生都可以选择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在学生“DEC作业”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提出教师“DEC作业”,通过师生“DEC作业”,理出了关键词的要领(教师作业“DEC”,即研题Discover、说题Explain、命题Compile;学生作业“DEC”,即做题DO、说题Explain、理题Collate)。从组长论坛到学校教学评优比赛,从研题、说题、命题的评价指南到优秀案例,学校“学习成长共同体”建设不断深入。

杨浦区平凉路第三小学注重作业管理,图为学生正在“作业加油站”接受老师个性化指导(郑逸洁 摄)

教育数字化是赋能“双减”的“助推器”。作为上海市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整体试验样板校, 徐汇区长桥中学聚焦课堂积极探索,“教学案”的数字化升级、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设计、精准实施的分层教学,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教育新画卷。其中,“教学案”经历1.0和2.0版本,逐渐形成集学案、笔记、检测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课堂学习方案,迎来了3.0的突破,从纸质走向电子,从静态变为动态,融入了多媒体元素和互动设计,使得“教学案”更加生动、有趣和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在实施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2023年出台了实施项目化学习推动义务教育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活动项目、学科项目和跨学科项目等为载体,将项目化学习融入课程实施体系,体现在学校的课程设计、教学安排、教师研修、教学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推动常态化实施,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浦东实验中学以“桥梁建筑师”项目为例,教师将“改造曹家沟桥”作为驱动性问题,开展综合数学、物理、地理、劳动、信息技术学科的综合学科实践,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创新实验室和校内外资源,通过实地测量、问卷访谈、查找资料,完成数学建模、搭建模型,经历了桥梁设计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科能力、工程思维、跨学科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奉贤区育贤小学积极开展“稻香丰谷”综合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劳动教育

上海市卢湾中学在七年级地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学习中创设“在上海引种沙棘”情境;基于学校空中花园利用率低的问题,设计《未来校园“空中花园”梦想改造》项目,并以作品导向和实践创造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和生命科学“种植植物”“环境适应性”“生态农业”“生态系统”等学科核心知识,用制作沙盘模型呈现“未来花园”实景,推进科学教育“做中学”“创中学”。

为促进幼小科学衔接、增强学习兴趣,上海逐步开发建设并在全市实施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引导小学主动对接幼儿园,科学延续与优化综合活动课程,支持儿童“玩中学”“做中学”“探中学,旨在引领学生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初步形成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整体认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学校开设了主题活动“社区小主人”,包括“了解我生活的小区”“我为社区建设献一计”“我做小小志愿者”等具体任务,聚焦学生最感兴趣的社区话题,组织学生走进学校旁边的小区实地调查,观察小区环境和设施,采访居民,咨询居委干部,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寻找社区服务的“赞点”,并针对环境卫生、宠物犬管理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还担任小小社区志愿者。

松江区九亭第四小学学生积极参与“伟大的祖国”主题式综合活动,图为学生动手设计升旗台

松江区九亭第四小学精心设计《伟大的祖国》主题式综合活动,以内容为源,从历史、文化、科技、生活等领域,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体会祖国的伟大;以时间为轴,引导学生在历史发展中感受祖国的伟大;以经历为主,引导孩子在行走中体悟祖国的伟大。活动以小切口撬动大主题,小视角展现大格局,积极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核心素养。

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开展了以“课间十分钟:我的活动我做主”为主题的数学学科项目,以驱动性问题“如何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改变课间十分钟”展开,学生们围绕问题自由组建学习团队,利用统计调查、计算等数学知识来深入探究,产生了课间活动调查表、活动形式方案等丰富成果。


文字:洪卫林 严旦华 刘晓晶

图片来源: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 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